枣树的基本资料以及栽培技术
枣树的基本资料
生物习性
枣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卵形。树皮灰褐色,条裂。枝有长枝、短枝与脱落性小枝之分。长枝红褐色,呈“之”字形弯曲,光滑,有托叶刺或不明显;短枝在二年生以上的长枝上互生;脱落性小枝较纤细,无芽,簇生于短枝上,秋后与叶俱落。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钝尖,边缘有细锯齿,基生三出脉,叶面有光泽,两面无毛。5~6月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核果卵形至长圆形,8~9月果熟,熟时暗红色。果核坚硬,两端尖。
枣比较抗旱,需水不多,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壤,树生长慢,所以木材坚硬细致,不易变形,适合制作雕刻品。枣木擀面杖是质量最好的擀面杖。
地理分布
在中国分布很广,自东北南部至华南、西南,西北到新疆均有,而以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栽培最普遍。伊朗、中亚地区、蒙古、日本也有。
枣树,在中国的培育史已超过4000年。该果实的早期培育见于《诗经》,一部4000年前的民歌集,相传培育的枣树源于野生相关品种经人工选择而成。关于枣的传说可见于中国诗歌,史书及几乎每一个中国社会。枣是馈赠亲朋的上好礼物,已被引入中药以治病。 枣树在罗马时代引入地中海地区,在1837(1906)年引入美国。国外的可食品枣类产品可见于欧洲南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美国(南美及加利福尼亚),亚洲(伊拉克、伊朗、印度、以色列及一些非洲国家)。 枣树果实至今仍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水果之一。目前,有数百个枣树品种,具有不同的收获期、果实形状、大小及外观颜色等等,其果实可作为新鲜水果在餐桌上食用,或烘干,煮食、炖食及焙烤后食用。干枣的年产量约为50万吨供出口及国内消费。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及实徽省所生产的枣占年总产量的80%以上。
形态特征
枣树是可以长到12米高的落叶木,属于鼠李科,具有刺枝,其刺成对生长,其一呈直形,约1.5cm长,另一弯曲且稍短。某些培育品种是无刺的,当年生长的新枝具交替生长叶及短小叶脉。叶子呈椭圆长形,2.5~4cm长,1~2cm宽,圆滑边至锯齿状边,不尖至稍尖,并在基部呈圆形。在叶根部生出聚伞花序的小(5mm大小)黄(或苍黄色)花两胜完生生长型,花萼凸起呈尖型。小花瓣在顶部向后弯曲。 枣的果实像杨梅、桃、李子、杏等是具硬核(籽)坚实,某些品种无核。 果实通常呈圆形、长形或卵圆形(椭球及球状),某些品种的果实为心形。成熟果实的大小鲜重5g~10g,直径1~2cm,长1.5~3.5cm,果皮薄,光滑(有光泽)成熟时为红色或暗红色。
枣树栽培技术
枣果中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其中:100克鲜枣中VC含量高达400-600毫克,是苹果的70-80倍,被称为活的维生素丸,总糖含量64.4-69.2%,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维生素A、P以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18种,具有滋补身体和辅助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贫血等病症的功能。另外,枣树抗寒、抗旱、耐瘠薄,栽培管理容易。目前我市枣产区主要有靖远的石门、双龙,景泰的五佛,白银区的水川等地。栽培面积不足2万亩,而且以田梗、渠边等零星栽培较多。因此,枣树密植栽培发展空间较大。
枣树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枣树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树种。但作为经济作物栽培,必须做到适区适树栽培,才能达到优质、丰产、高效;这就要求栽培者进行合理区划,选择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栽培。
温度:温度是枣树栽培区域品种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枣树在日平均温度达到15-20℃时开始发芽,22—25℃时进入盛花期;24—26℃时花粉发芽。而果实迅速生长期(6月下旬—8月中旬)要求24—25℃以上的温度。
光照:枣树喜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充实,提高座果率。
土壤:枣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沙荒地、河滩地、山坡地等均能生长,但要进行优质高效栽培,必须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土地进行栽培。
水分:雨量不是枣树栽培的限制因素。但作为经济作物栽培,适时、适量灌水是其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
栽培管理技术
园地选择
枣树适应性强,耐寒冷、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上生长,因此对栽培土壤要求不严。但枣树喜光,栽培时宜选择向阳、避风的园地;以制干为主要目的栽培时,为了提高果品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粘壤土进行栽植。
苗木选择
苗木是枣树栽培丰产的基础,密植栽培应选用以酸枣为砧木的嫁接苗。一级苗木标准为:苗木干高1米以上,近根部直径1.5厘米以上,侧根数25条以上,侧根长20厘米以上,侧根直径0.3厘米以上。
栽培密度
在白银地区一般推广的栽培密度为株行距3m×4m,亩栽55株(或4m×5m,亩栽33株)为宜,密植栽培亩栽株数不超过150株(鲜食品种可以密植,株行距为1.5m×3m,亩栽148株为限)。
苗木定植
栽植时间以秋季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的1—2周为好。
采用丰产穴或丰产沟定植法,即在定植前挖长宽深各1m的定植穴或挖宽深各1m的定植沟,沟长以行长为限。挖穴或沟时以土层深40cm为界,将40cm以上的熟土和40cm以下的心土分放两侧,然后以每株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kg、过磷酸钙1.0 kg、尿素0.5 kg的标准,将肥料分别与表土和心土混匀回填,先填表土后填心土,然后浇一次透水,等水渗后再挖40cm的穴定植苗木。也可以在肥土回填时直接定植,再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