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的栽培意义以及栽培技术

2010/8/24 7:27:28

量39

桃的栽培意义以及栽培技术


桃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实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头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和黄色的,一般在亚洲最受欢迎的品种多为白色果肉,多汁而甜;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洲的人则在历史上喜欢黄色果肉较酸的品种。


桃的栽培意义


桃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最为喜欢的鲜果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桃脯、桃酱、桃汁、桃干和桃罐头。桃树很多部分还具有药用价值,其根、叶、花、仁可以入药,具有止咳、活血、通便等功能,桃仁含油量45%,可榨取工业用油,桃核硬壳可制活性炭,是多用途的工业原料。


桃树具有结果早、丰产稳定性能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栽培管理容易等特点和栽培苹果、梨等其它落叶果树相比较,能更快更易获得经济效益,因此特别受到栽培者的青睐。桃果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往往高出苹果的1~2倍,经济效益极为可观。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贮运设备及技术的改进,桃果品的售价及经济效益会逐年上升,特别是我国入世之后,桃果是最有希望占领国际市场一席之地的果品。今后只要安排好品种,实现优质稳产栽培,桃树栽培定会有新的发展。


桃的栽培技术


1.高标准建园 桃是忌重茬的树木,新建桃园应选择在过去没有种过桃树的地快。定植沟挖宽、深分别为60厘米、40厘米。回填时先把表土填入沟底,然后按每667米2用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均匀施入,上填底土。采用高畦栽培,株行距3米×4米,栽植时须理顺根系,踩紧后浇透水。


2.合理整形修剪


⑴幼树整形。采用自然开心形,主枝开张角度为45度~60度,第一副主枝距主干不小于50厘米,一、二副主枝间距不小于50厘米且相互生长在对侧,副主枝必须是侧枝(背上、背下枝不能作副主枝)。一般2年可以成形,这是树体提早进入盛果期的关键。


⑵合理修剪。夏季主要抹去背心、背下芽,侧枝间距为10~15厘米,多余的枝、芽全除去。生理落果后进行疏果,留单果,果实间距以10厘米为宜。冬季修剪主要是保证主枝及副主枝的生长势,其余的竞争枝剪掉。


⑶适时施用多效唑。多效唑能抑制桃树的营养生长,矮化树体,提高坐果率。施用方法可分为根施和喷施:根施多在4月初进行,在行距树冠下开20厘米的浅沟,按每株10克施入沟中;喷施宜在生理落果后立即进行,施用浓度一般为1000~1500毫克/升,生长过旺的树,半月后再喷1次。


3.重视土肥水管理


⑴改土。桃为牵根性果树,深翻改土宜在秋末结合施基肥时进行。


⑵施肥。每年施肥3次:壮果肥在生理落果后施用,以氮、钾肥为主,用硫酸钾复合肥浅施,占全年用肥量的30%,再结合喷施药剂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采果肥在果实采收后施用,以氮为主,用尿素浅施,占全年用肥量的10%;基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施用,用菜子饼与过磷酸钙经过发酵后深施,占全年用肥量的30%。


⑶水分控制。桃树不耐渍,但在生长旺期(新梢生长、果实膨大)又需要充足的水分,应建好排灌设施。南方雨季(梅雨期)要注意排水;7~9月为高温干旱期,应在梅雨期过后,用2米宽的中厚地膜覆盖行间,膜周围用土压严,这样不仅减少了杂草丛生,而且有效的解决了高温干旱时土壤严重缺水的问题。


4.加强病虫害防治


脆密桃主要有桃褐腐病、疮痂病(黑星病)、炭疽病、流胶病、桃蛀螟、红颈天牛、蚜虫及介壳虫等病虫为害。冬季或早春季用石硫合剂全园喷1次,生长发育期用大生M-45、甲基托部津、复方多菌灵、65%代森锰锌、50%敌敌畏、50%灭芽松、50%杀螟松乳剂等药剂(杀菌、杀虫剂混合和交替使用),每10天左右喷药1次,若用药后下雨应及时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