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的栽培技术特点与病虫害防治

2010/8/24 7:28:30

山楂的栽培技术特点与病虫害防治


山楂的栽培技术特点


1.繁殖和栽植 大量繁殖山楂苗木多用嫁接法。砧木用野山楂或栽培品种都可以。栽培种的核内种仁常有退化现象,严重的只有25%~30%具有种仁,育苗时应加大播种量。由于种仁外的核壳骨化,通气和吸水困难,用常规方法采种层积,播种后发芽率极低,有时需播后2~3年才出苗。因此需在种胚形成而核壳未硬化时提前采种层积。正常采收的种子,经破壳后用百万分之一百(100Ppm)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然后沙藏,也可大大提高次春种子的萌发率。每千平方米播种量,小粒种子约需18公斤,大粒种子需37公斤~45公斤。此外,繁殖少量砧木时也可利用自然根蘖,或直接利用0.5厘米~l厘米粗的山楂根段剪成15厘米左右长度,在春季进行根插育苗,或在根段上枝接品种接穗后扦插育苗。具体嫁接操作技术与苹果、梨相似。


山楂新根在春季发生较早,淮北地区苗木以秋植为宜。株行距在土质瘠薄处为3米~4米,在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处可为4米~5米。栽植时宜2~3个品种分行混栽,以提高着果率。


2.整形修剪 放任生长的山楂树,全树大枝往往过多,而冠内小枝密集,影响产量和品质。根据山楂枝条的生长特性,可采用疏散分层形、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的树形进行整形。疏散分层形的树体结构与苹果相同。


山楂的病虫害防治


山楂的病害主要是花腐病、白粉病,虫害主要有桃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


1.山楂花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幼果,造成受害部位腐烂。叶片发病,最初发生褐色点状或短线条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变成红褐色或棕褐色,病叶枯萎。


防治方法:


(1)秋季彻底清扫果园,清除病僵果,集中烧毁,深埋,减少侵染源。


(2)早春翻地。将地面病僵果深翻至15厘米以下。


(3)地面喷药。4月底以前,果园地面,特别是树冠下地面撒石灰粉。


(4)药剂树上防治:50%展叶和全部展叶时喷药两次防叶腐。药剂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盛花期再喷一次,可防花腐及果腐。


2.山楂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发病,病部布白粉,呈绒毯状,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梢受害,除出现白粉外,生长瘦弱。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卷缩扭曲,严重时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1)清扫果园,清扫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花蕾期空中孢子增多,喷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幼果期视发病情况喷1~2次0.3度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


3.桃小食心虫


在6月中旬,树盘喷100~150倍对硫磷乳油,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7月初和8月上中旬,树上喷1500倍对硫磷乳油,消灭食心虫幼虫。


4.山楂红蜘蛛


(1)早春刮除树上老皮、翘皮,烧毁、消灭越冬成虫。


(2)喷洒菊酯类2000倍液、20%三氯杀螨乳油8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以及杀卵作用较好的50%尼索郎乳油2000倍液,具体喷药时机和次数需根据发生量及防治效果确定。


文章版权: 华夏园林商情栽培技术养护管理 苗木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