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的基本信息以及文冠果的育苗技术

2010/8/24 7:29:44

量31

文冠果的基本信息以及文冠果的育苗技术


文冠果的基本信息


名称:文冠果


别名:文冠木、文官果、土木瓜、木瓜、温旦革子


经济价值: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30%-36%,种仁含油率为55%—6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占52.8%-53.3%,亚油酸占37.8%—39.4%,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文冠果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透明,无杂质,气味芳香,芥酸含量低(2.7%—7.9%),能长时间贮藏,可制多种维生素,提取蛋白质和氨基酸;对高血压、血管硬化、疽石症、风湿症、神经性遗尿症和消炎止痛等均有一定疗效。文冠果油含碘值125.8、双烯值0.45,属半干性油,亦是制造油漆、机械油、润滑油和肥皂的上等原料。果皮可以提取糠醛,种皮可制活性炭,花味甘可食,叶子经加工可作饮料,油渣经加工可作精饲料等。同时文冠果又是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国土的一种优良树种。


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8m。树皮灰褐色,粗糙条裂;小枝幼时紫褐色,有毛,后脱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花杂性,整齐,白色,基部有由黄变红之斑晕;蒴果椭圆形,径4-6cm,具有木质厚壁。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区别特点:


顶端页多为三裂,似文冠。故命名为文冠果。


产地及习性: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原产我国北部干旱寒冷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旧喇嘛庙内,至今仍有树龄较大的老文冠果树。喜光,也耐半荫;耐严寒和干旱,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荒、石砾地、粘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但以肥沃、深厚、疏松、湿润而同期良好的土壤生长好。深根性。主根发达,萌蘖力强。



1、选种


华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种子播种前五天,在池子中进行高温催芽处理。我们用一块比池子体积大一些的塑料布平铺到池子中,塑料布的边缘要贴紧池壁四周,接下来向池子中放入种子。加入45摄氏度的温水,并搅动均匀,接着在池子顶部纵向放几根木棍,并用铺池子底部剩余的塑料布覆盖。四五天以后,种子芽端出现30%的裂口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2、育苗地准备


育苗地在选择时应以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灌水方便的沙壤土为最好。在前一年秋天深翻至25cm,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将腐熟的农家肥均匀撒施到地里做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kg左右。然后使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使土壤和农家肥混合均匀。在育苗前,我们要建苗池,苗池的宽度为120厘米,长度600厘米,并在苗池之间打宽度为20厘米的土埂。在播种前5-7天,向苗池中灌满水。当水下渗后,地表微干时,使用锄头开播种沟,沟宽10厘米,沟深2-3厘米。行距15-20厘米,开沟结束后,就可开始播种了。


3、播种方法


播时在沟内点播,每隔6-7厘米放一粒种子。种子的使用量是每亩35千克左右。点播完种子,接下来对种子覆盖,覆土厚度3-4厘米,覆土后要踩踏一遍,以便使种子与土壤接实,防止透光漏气。踩实后,马上浇一次透水。播种后十天左右,文冠果就可长到2厘米左右,大概20天,文冠果种苗达到5厘米以上时,此时就进入了幼苗期管理阶段。


三、幼苗期管理


文冠果幼苗期管理非常重要,文冠果的育苗期长达一年左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水分管理


在每年的5月份和6月份,此时期的文冠果需水量较大,应做到及时补充水分,才能保证它正常生长的需要。我们可采取喷灌的方法进行,可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浇水的频率,每7天需要喷一次水,每次喷水,以土层湿润到10厘米以下为最好。7月份以后,此时的文冠果生理机能已经变强,自身的根系就可满足需要,一般不进行补水,特殊天气除外。如遇连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幼苗涝死。


2、除草


幼苗期管理阶段的文冠果,需要经常除草,一般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对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只要发现地里有杂草,就应该除去。除草时,可使用小锄头,这样可以在除草的过程中进行松土,使文冠果苗根部透气,促进其生长,松土的深度不宜过深,入土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幼苗间夹杂着草,需要用手拔除。


3、追肥


幼苗期管理阶段的文冠果,只在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追肥一次,使用的化肥是复合肥,每亩的施用量可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而定,一般不超过20千克。可采用撒施的方法进行施肥,施肥时一定要撒均匀,为了防止烧苗,更可促进化肥的吸收,施肥完毕后,马上喷一次水,水量要大些,要入土10厘米以上。


4、打顶


幼苗期的文冠果生长迅速,当苗长到50厘米以上时,要进行打顶。打顶就是从苗的顶部向下5厘米处用手掐断。下面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采访。


打顶一般在8月上旬进行,同时根据土壤状况以及雨水状况来增加打顶次数,土壤肥力大,雨水多,需多进行几次。


5、越冬管理


文冠果幼苗比较耐寒,一般可在育苗地自然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