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三种锈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0/9/15 20:12:57


一、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苹桧锈病。主要侵害叶片果实,有时也侵染叶柄、果柄和果枝。最初叶片正面、幼果紧靠洼处出现橙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到5-10毫米或10-20毫米的橙黄色病斑,并且隆起产生黄色细点粒(性孢子器)并分泌粘液。干燥后变成黑色小病斑背面隆起,长出丛生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管状物,即锈孢子器。病变多时的叶片早期脱落。果实后期变成外红内褐色的病斑,染病部位坚硬,生长停滞。多呈畸形果。嫩枝染病后,病枝呈菱形稍隆起,后期龟裂有橙黄色病斑。
苹果锈病以菌丝体在桧柏瘿疣内越冬。春冬遇雨或空气湿度大时,吸水膨胀,在温、湿度适宜时,吸水膨胀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随风雨在5公里以内传播。侵染嫩叶幼果。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16-22℃。侵染叶面变成黑褐色似圆斑病,幼果病斑呈黄褐色时气温多在22℃以上。气温超过22℃,病菌生长停滞,到秋季气温适宜时病斑又产生许多锈孢子随风传到桧柏树上越冬。
伐除果园附近的桧柏杜绝寄主是不可能的,果农只有各自管好自家的果树及地头的桧柏。果树发芽前至幼果期,给桧柏果树上喷2度石硫合剂或2%粉锈宁600倍液2-3次杀死病菌。
二、锈果病。又称花脸病。初步证实锈果病是由类病毒引起的,年年有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大至有三种类型:一是锈果型,病害初期果实顶部出现深绿色水渍病斑,逐步由果实顶部向果柄延伸,多发展为4-5条褐色木栓化锈斑,病果小,渣多汁少甚至畸形。二是花脸形。果面上有不规则形状的锈斑。红色品种果实成熟后果面上有许多近圆形的红黄绿斑块。三是复合型。果实着色前,顶部多产生明显锈斑,果面散生锈面斑块。
锈果病病毒主要通过嫁接传染,病毒潜育期为3-27个月。繁育苗木,高接换种必须选择无病毒接种穗,严禁用病枝作为繁殖材料,发现幼苗叶片向背面反卷即是带锈果病的病株,及早拔除。
三、果锈。果锈不是由真菌、病毒等病原物主侵染的病害,而是苹果一种生理病症。果实表面出现零散的褐色木栓层,严重时果面失去光泽幼果将近一半果面出现酷似土豆皮的锈斑。一般只产生在果实表面,用手指轻轻一刮就掉,对果肉影响不大。严重时果实汁少味淡,直接影响果实的经济效益。果锈多发生在一些果面角质层薄易于龟裂的品种上,象金帅、华冠、富士。果锈发生的敏感期有两次。第一次在花后20天左右即细胞分裂期。第二期是果实膨大期。幼果内部细胞的分裂和膨大期细胞迅速膨大。表皮产生细小裂口形成木栓成为果锈,花后一月遇低温高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则发病较轻或没有果锈,树势强,光照好,发病轻,树势弱,密闭,发病重。近几年在金帅上实验谢花后随即给果实套上塑膜袋,正常喷药,套袋和不套袋果锈发病相差不大。只是不套袋果的果锈锈点稍大,说明喷药不是致锈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防治果锈病的有效药物。最好是多施有机磷肥增强树势,改造树形,增加光照减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