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新梢。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现近圆形、凹陷、病斑直径5--10mm。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空气潮湿时病部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分生孢子团)。1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受害果易软化脱落;新梢发病初期,发生黑色小圆斑,后扩大呈椭圆形、褐色,中部凹陷纵裂,并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斑长10--20mm,宽7一12mm,新梢易从病部折断,严重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柿炭疽病原属子囊菌球壳菌目,无性世代为Gloeosporium kaki Hori。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干果、叶痕和冬芽等处越冬。第2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新梢、幼果。生长期分生孢子可以多次侵染。病菌可从伤口或表皮直接进入,有伤口时更易侵入为害。从伤口侵入时潜育期为3--6天,直接侵入时潜育期为6--10天。东台地区枝梢发病一般始于6月份,直至秋梢;果实发病时期一般始于6月下7月上,直至采收期。发病重时7月下旬果实开始脱落。炭疽病菌喜高温高湿,雨后气温升高,易出现发病盛期。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于早年份发病轻。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9℃或高于35℃,不利于此病发生蔓延。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