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根癌病的发生及防治

2008/6/21 11:04:45


果树根癌病,是多种果树及苗木上的一种重要的根部病害。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据统计该病除能侵染桃、李、杏、樱桃、梨、苹果等主要果树外,还能危害葡萄、枣、木瓜、板栗、核桃等138科1193种植物。病菌寄生于寄主植物根部,形成肿瘤,削弱树势,严重时常导致果树死亡。葡萄和核果类果树中的桃、扁桃、大樱桃的根系是果树中最易感病的寄主。
1、危害状况葡萄根癌病在我国的北方地区13个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辽宁、山东、内蒙、河北、北京等地的一些葡萄园危害十分严重,感病品种的发病率为30%-100%,减产30%,甚至达到毁园、绝收。樱桃根癌病在山东、河北等地发生严重;近年来,随着河南从山东大量引人大樱桃进行栽培,此病也大规模的发生。据我们的调查,洛阳从山东烟台引入大樱桃进行栽培,此病也大规模的发生。定植后死亡或生长不良的植株,80%以上根部及根颈部明显带有大小不等的病瘤。桃树根癌病在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及上海郊区发生普遍。在上海市郊10个县,幼树发病率为20%左右,严重的果园植株发病率为90%以上。北京南口农场桃树根癌病发病率为58.2%-100%。此外,还发现某些地区杏、梨、苹果、海棠、山楂、核桃等果树亦不同程度地发生根癌病。
我国果树根癌病的发生相当普遍,但此病的明显危害发生在根部,因此很多果农对该病缺乏认识,对及时防治及苗木外调和引进时的检疫措施未予重视,造成病菌的传播和病情逐年加重。
2、病原及危害症状果树根癌病的病原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mfaciens(SmithetTowns)Conn,属于细菌。最适发育温度为22℃,最高为34℃,最低为10℃,致死温度为51℃,最适pH值为7.3,60%的湿度最适合病瘤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Kerr教授研究发现该菌有3个生化型,其中侵染桃树的为生化Ⅰ型和Ⅱ型,各为50%;在梨、柿、苹果根癌病中以生化Ⅱ型菌居多,分别为100%、75%、73.6%,其次为生化Ⅰ型菌;我国的马德钦等认为,葡萄根癌病主要由生化Ⅲ型土壤杆菌所致。
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有的也发生于侧根和支根,在嫁接处较为常见,北方在葡萄蔓上也有发生。根部被害形成癌瘤,癌瘤形状、大小、质地因寄主而异。一般木本寄主的瘤大而硬,木质化;草本寄主的瘤小而软,肉质。瘤的形状一般为球形或扁球形,也有互相愈合成不规则形状的。瘤的数目不等少的1—2个,多的达10个。瘤的大小差异大,小如豆粒,大如核桃和拳头,最大的直径可达数厘米或数十厘米。苗木上的癌瘤一般只有核桃大,绝大多数发生接穗与砧木的愈合部分。初生时乳白色或略带红色,光滑,柔软。后逐渐变褐色乃至深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或凸凹不平。
发病植株由于根部发生癌变,水分、养分流通受阻,树势日衰,叶薄、细瘦、色黄,严重时干枯死亡。苗木受害的症状特点是,发育受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严重时叶片黄化,早衰。成年果树受害,果实小,树龄缩短。
3、发病规律根癌病的病原为根癌土壤杆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或在癌瘤破裂脱皮时,进入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它能存活一年以上)。雨水和灌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地下害虫和蛴螬、蝼蛄、线虫等在该病传播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病菌通过伤口侵人寄主。嫁接口、气孔、昆虫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口,都能成为病菌人侵的场所,细节入侵后,会引起寄主细胞异常分裂,形成癌瘤。当寄主细胞一旦发生分裂,即使去除病原菌也不能阻止癌瘤的发展和增大。从病菌侵人到显现病瘤所需的时间,一般由几周到一年以上。林、果苗木与蔬菜重茬或果苗与林苗重茬一般发病重,特别是核果类果树苗与杨树苗(林)地重茬根癌病发生明显加多、加重。
4、发病条件
(1)温、湿度适宜的温、湿度是根癌病菌进行侵染的主要条件。病菌侵染与发病随土壤湿度的增高而增加。癌瘤的形成与温度关系密切。根据番茄接种试验,瘤的形成以22℃最为适合,18℃或26℃时形成的根瘤细小,在28℃一30℃时不形成,30℃以上则几乎不能形成。
(2)土壤理化性质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病菌在pH6.2—8范围内均能保持致病力。但当pH达到5或更低时,带菌土壤既不能引起植物发病多,也不能从其中分离到有致病力的根癌细菌。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发病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发病少。
(3)嫁接方式嫁接口的部位、接口大小以及愈合的快慢均能影响发病程度。在苗圃中,切接苗木伤口大,愈合较慢,加之接后要培土,伤口与土壤接触时间长,染病机会多,因此发病率较高;而芽接苗接口在地表以上,伤口小愈合较快,嫁接口很少染病。
此外,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虫为害,使根部受伤,也有利于病菌侵入,增加发病机会。
5、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砧木对于大樱桃用酸樱桃、C0lt作砧木时发病重,用中国樱桃作砧木时很少发病。因此,在大樱桃育苗中可选用中国樱桃作为砧木。对于葡萄,河岸2号、河岸6号、河岸9号、SO4、和谐等砧木对根癌病的抗性较强,超过目前生产中广泛用的贝达砧和山葡萄砧木,可以作为抗葡萄根癌病的砧木在生产中应用。
(2)苗木检查消毒对于嫁接的砧木在移栽时应进行根部检查,出圃苗木也要进行检查,发现病苗应予淘汰。凡调出苗木应在未抽芽之前将嫁接口以下部位,用1%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或用3%次氯酸钠液浸泡3分钟,再放入2%石灰水浸2分钟。
(3)改进育苗方法加强栽培管理
①对砧木种子消毒对桃等果树的实生砧木种子,用5%次氯酸钠处理5分钟后,再进行层积处理。层积处理也要用新沙。
②选择无病土壤作苗圃,避免重茬。老果园,特别是曾经发生过根癌病的果园和老苗圃地不能作为育苗基地。苗圃地应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可施硫磺粉50—100g,或5%福尔马林60g,或漂白粉100—150g,对土壤进行处理。
③嫁接苗木应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减少染病机会。嫁接工具使用前后须用75%的酒精消毒,以避免人为传播。最好改枝接为芽接,以加快愈合,减小伤口。
④碱性土壤应适当施用酸性肥料或增施有机肥料如绿肥等,以改变土壤pH值,使之不利于病菌生长。雨季要及时排水,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中耕时应尽量少伤根。
(4)病株处理在定植后的果树上发现病瘤时,先用快刀彻底切除病瘤,然后用1000倍硫酸铜溶液或50倍抗菌剂402溶液消毒切口,再外涂波尔多浆保护;也可用400单位链霉毒涂切口,外加凡士林保护;切下的病瘤应随即烧毁。病株周围的土壤可用抗菌剂402的2000倍溶液灌注消毒。
(5)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根部受伤,增加发病机会。因此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以减轻发病。
(6)生物防治自1973年以来,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广泛应用K84(在我国的商品名为根癌宁)防治核果类和蔷薇根癌病,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在澳大利亚根癌几乎达到完全控制,成为近代生物防治的典范。K84是一种根际细菌,对核果类、苹果、梨、柿等果树含有的生化Ⅰ型和Ⅱ型根癌土壤杆菌具有防效,但是对生化Ⅲ型根瘤菌引起的葡萄根癌病则无效。使用时以水稀释,用于浸根、浸种或浸插条。处理后的树在病地种植,可以有效的防治根癌病的发生,有效期可以达到两年。另外还可以用作嫁接伤口的保护。但K84只是一种生物保护剂,只有在发病前,即病菌侵入前使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以用K84菌株发酵产品制成了拮抗根癌病的生物农药——根癌宁。应用根癌宁生物农药30倍稀释液对桃树进行浸桃核育苗、浸根定植、切瘤灌根等生物措施,均能有效地控制根癌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且对核果类的其他树种和仁果类果树的根癌病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浸根一般用30倍的根癌宁液浸根5分钟;对于二、三年生的幼树,可扒开根际土壤,每株浇灌1—2kg30倍根癌宁进行预防;在病株的刮治中,可在刮除病瘤的根上贴附吸足30倍根癌宁的药棉,并灌以适量药液治疗。
用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出的抑制桃树根癌病的生物制品——抗癌菌剂5倍混合液蘸根或拌种,防治效果也可达90%以上。(河南省洛阳市园林所果树室471011)
摘自:2002年第12期《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