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树的保护地栽培

2008/6/21 11:05:25

一、果树保护地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果树的保护地栽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辽宁、北京、天津、黑龙江等省市在葡萄上进行果树保护地栽培的尝试,限于当时的消费水平、技术水平低等多方面的原因,基本未应用于生产。此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8年以后,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生产与理论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1978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园艺所开始了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葡萄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之后又在塑料大棚内获得成功。1981年辽宁省本溪市立新区恩山岭大队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中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试验,栽后第二年获得二茬果,合计单产60000kg/km2。1994年山东省莱阳市进行中国樱桃的保护地栽培获得较好的效益,1995年山东农业大学在普通成龄桃树上进行保护地促成栽培获得成功,之后开始进行了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自90年代初开始,由于果树保护地栽培的高额利润和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保护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果树保护地栽培面积已达60000hm2,产量480000t。保护地栽培获得初步成功的树种有草莓、葡萄、桃、油桃、蟠桃、杏、樱桃(包括中国樱桃和欧洲甜樱桃)、李、柑橘,其中草莓面积最大,占85%左右,葡萄、桃、油桃次之。其他树种如无花果、猕猴桃、石榴等也有少量栽培,但仅处于试验阶段,还未商品生产。目前,草莓面积较为稳定,油桃、葡萄、杏栽培面积迅速上升。
中国目前的果树保护地生产发展极不平衡。20世纪90年代初期,辽宁省果树保护地栽培面积最大,1994年面积已达2500hm2左右,已形成营口地区葡萄保护地生产,丹东地区草莓保护地生产、大连一盖州地区桃树保护地生产三大果树保护地商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山东省果树保护地面积迅速扩大,年增长率在15%左右,增长速度超过任何省市。截至1998年底,山东省果树保护地面积已达6100hm2,涉及的树种、品种较多且先进,技术水平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已成为全国果树保护地生产的中心。预计今后1~3年内,山东省果树保护地面积将会以每年2000~4000hm2的速度递增,其他如河北、天津、北京、黑龙江、河南、吉林等省市果树保护地栽培面积也较大。
二、果树保护地栽培的设施结构
中国果树保护地栽培的设施较为简陋,很多由蔬菜保护地设施改造而成。受经济条件制约,果农多用保温性能较好的塑料薄膜代替玻璃,用竹、木、钢筋水泥架代替钢架,墙体多用土、砖建造,投资在几千元至1万元左右。有的地区政府部门为鼓励果农发展果树保护地生产,果农建棚时给予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助。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建造了一些规格较高的温室,造价一般在5万元左右,主要用于科研和示范推广。
中国果树保护地栽培的设施类型大体可分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塑料小拱棚4种。日光温室中以微拱式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应用最多,在山地果区,农户利用梯田或山坡作后墙建造温室,不仅节省建棚投资,而且保温性能好。庭院面积较大的地区,果农在庭院内建造温室,易于管理和保温。
三、保护地设施的环境因子调控
1.温度和湿度温度的调节包括白天晴天时的降温和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降温主要通过开启放风口实现,保温通过盖草苫等保温材料、加厚墙体、挖防寒沟及人工加温等。对需冷量较大的品种在11月下旬果树落叶后扣棚,采取保冷(白天盖草苫,夜间打开)的方法破眠,一般1个月后可基本满足需冷量要求。日光温室内地温一般滞后于气温,多在扣棚升温前20~30d覆盖无色或黑色地膜,使地温升高。扣棚后为防止萌芽过快,升温应逐步进行,一般从扣棚到萌芽开花需持续30~40d。温室内湿度较大,一般气温低时湿度大,气温高时湿度小。为降低湿度,可采用地表覆盖地膜,减少灌水等方法。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不同树种在果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要求不一。
2.光照温室内光照一般为自然光照的60%~70%,多通过采用透光率好的无滴膜覆盖,室内墙壁刷成白色、挂反光幕、地面铺反光膜等充分利用室内散射光,必要时人工补充光照。
3.CO2浓度温室内CO2浓度比室外低,为生产优质果,多通过施用CO2气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等方法,提高棚室内CO2浓度,以提高光合效率。
四、不同树种的保护地栽培及效益
果树保护地栽培果品上市早,价格极高,经济效益一般为露地栽培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深受果农的欢迎。
1.草莓草莓的保护地栽培技术要求较低,可实现周年供应,栽培面积最大,占整个果树保护地面积的73%左右。分布最广,以辽宁省丹东市、河北省保定市、黑龙江尚志县最多。采用的设施从小拱棚到日光温室都有,选用的品种较多,也较为先进。进行促成栽培的主要有弗吉尼亚、丰香、鬼怒甘、春香、宝交早生、静香、秋香等,半促成栽培的有明星、哈尼、戈雷拉等。近几年,草莓保护地栽培受供求矛盾影响,果品价格有所下滑,效益下降。
2.桃、油桃和蟠桃中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桃保护地促成栽培研究取得成功,90年代开始先后在辽宁、山东、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大面积发展。近几年毛桃占的比重逐渐减少,油桃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以山东和辽宁栽培最多,截至1998年底山东省油桃面积已达680hm2,保护地生产选用的品种较多,也较先进。以前以国外引进的品种五月火、早红2号、早美光、阿姆肯、NJ72等为主,近几年以国内最新选育成的甜油桃品种如曙光、早红珠、丹墨、早红宝石、瑞光2号等以及最新引进的超五月火、早丰甜为主。保护地生产的油桃各地区间质量差别较大,近几年由于产量激增,质量普遍不佳,价格迅速下滑,但上市早,质量好的油桃仍然价高畅销,如山东省冠县生产的五月火油桃单果重在100~150g之间,颜色全面鲜红,果实品质甚至比露地栽培的还好,批发价在40~50元/kg之间。油桃多数品种需冷量较低,保护地栽培上市较早,效益较高,如山东省鲁西南、鲁中地区可于3月下旬上市,批发价在60~80元/kg左右。
3.杏山东省自90年代初开始杏的保护地栽培,是杏保护地栽培最先进的省份之一,但由于采用的品种多为华北品种群,败育花率高,坐果率极低,一直发展缓慢。1998年以来杏的保护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推出欧洲杏新品种金太阳,该品种主要特点是极早熟、品质好、坐果率高,是保护地栽培首选品种。另外,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成功败育花低、坐果率高、极早熟、品质好的杏新品种红丰和新世纪。随着系列新品种的不断推出,杏的保护地栽培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今后将有很大的发展,增长速度将会超过任何树种。目前,杏保护地栽培采用的品种主要是金太阳、凯特杏、红丰、新世纪、玛瑙杏、意大利1号等。
4.葡萄葡萄是中国进行保护地栽培最早的树种,最早在50年代黑龙江、天津、北京、辽宁、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试栽,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截至1997年,全国葡萄保护地栽培面积已达5000hm2,以辽宁、河北、山东3省较多,其中辽宁营口地区、河北唐山最多。栽培方式有3种:一是促成栽培,主要分布在青海、宁夏、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等地;二是延迟栽培,主要集中在河北省的怀来地区;三是避雨栽培,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虽然葡萄保护地栽培开始较早,但所用品种较为落后,绝大多数以巨峰为主。近几年,一些早熟优良品种如京秀、乍娜、凤凰51、山东早红、京亚、早生高墨等占的比重不断加大。
5.樱桃大樱桃在中国的栽培面积、产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以山东烟台栽培最早,面积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樱桃栽培面积仅4000hm2,总产量5000t,其中山东烟台占全国总面积的2/3,产量为3500t,占全国的70%。早在1991年,山东烟台福山和芝罘两区即开始大樱桃的保护地栽培,取得初步成功,目前已成为大樱桃保护地栽培的主产区,辽宁大连及山东莱阳等地也有少量栽培。据1998年底统计,山东省樱桃保护地栽培面积413.33hm2。樱桃树体高大,结果较晚,技术要求高,因此多为春暖式大棚栽培。有的农户在散生的大樱桃大树上罩上塑料薄膜,可提早上市15~20d,经济效益很好。大樱桃是目前北方落叶果树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树种,露地栽培一般批发价为20元/kg,保护地栽培技术要求高,投资较大,但效益更高,一般批发价为200元/kg,产量为7500~15000kg/hm2。采用的品种较多,也较为先进,主要有红灯、雷尼尔、大紫、佐藤锦、拉宾斯、先锋、斯坦勒、芝罘红、滨库、莱阳矮樱桃等。虽然品种较先进,但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樱桃砧木不配套,以致结果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地栽培的发展。近几年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乌克兰引进系列大樱桃品种,有望从中选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
6.李李保护地栽培面积不大,主要集中在山东省。采用的品种主要有早美丽、红美丽、蜜思李、莫尔特尼等。山东省冠县于1997年春定植红美丽李,1998年利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生产,1999年5月上旬成熟,比露地提前45~55d,产量为41550kg/hm2,价格一般在30元/kg。随着保护地草莓、油桃、葡萄产量激增,效益下降,预计李的保护地栽培将有较大的发展。
五、保护地栽培的几个关键技术
除樱桃等少数树种外,大多数树种可实现当年定植,当年扣棚,第二年结果。为此,应在苗木定植后实行“前促后控”措施。山东省冠县油桃、李保护地促成栽培的经验是:苗木成活后,每10~15d追肥1次,每次每棚追施5kg尿素+3kg磷酸二氢钾。每7~10d结合喷药喷1次促长叶面肥,配方是: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4%绿风95+0.2%光合微肥,并在一次和二次新梢速长期喷布30~50mg/kgGA3,一直持续到7月15日前后。7月15日后实行促花措施,每20d左右追肥1次,以磷、钾肥为主,每次每棚用尿素2kg、磷酸二氢钾4kg、硫酸钾2kg。每7~10d喷1次15%多效唑,连喷3次,浓度分别为300倍、200倍和150倍。每10d结合喷药喷布1次叶面肥,配方是0.3%磷酸二氢钾+0.2%光合微肥。为提高果实品质,在增加地下施肥的基础上,在果实发育期,应用叶面喷肥,方法是每2周喷1次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光合微肥。
为提高杏、樱桃的坐果率,棚内必须配置授粉品种,花期放蜜蜂授粉,萌芽前喷布3%~5%的尿素,盛花期喷布0.2%~0.3%的硼砂或0.3%~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杏喜光性强,应加大棚内光照。葡萄上多采用一年一栽制,油桃上也采用,因此需培育预备苗,方法是事先把苗木定植在容器内,果实采收后原来的植株弃去,于6月中旬前移至大棚内,实现连续性生产。
中国果树保护地栽培绝大多数为促成栽培,效益极高,为此近几年发展速度快,范围广,是目前中国农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广大果农脱贫致富开辟了很好的途径。但应当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应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发展速度问题,一些地区不具备发展果树保护地生产的条件也盲目上马,势必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后果,应适度控制规模,做到优势地区优先发展。二是进行果树保护地生产的树种较少,品种较为落后,大多以草莓、葡萄、油桃为主,尤其是草莓占的比重过大,效益低,杏、李、樱桃占的比重过小,也应当进行其他果树树种的保护地栽培研究与开发。三是生产技术落后,配套措施不完善,多数凭经验,虽然个别地区保护地栽培的果实质量较高,甚至好于露地栽培的果实,但果品质量普遍较低。应立足于设施落后的实际,利用现有生产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同时应加强果树设施条件下的基础生理研究工作。四是促成栽培占的比重过大,今后应适当发展果树的延迟栽培。(高华君王少敏王家喜)
作者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摘自:2003.11(39—42)《世界农业》(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