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是普宁市创值最高、潜力最大的大宗水果品种。目前全市青梅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2.5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市首位。普宁青梅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乡镇,近年来由于青梅市场疲软,价格低,严重影响了果农对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梅园出现失管现象,导致黑星病严重发生,不仅造成青梅减产,更主要是严重降低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为使普宁市青梅生产不断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彻底防治青梅黑星病。
一、主要病症
黑星病又名黑点病、疮痂病,主要危害果实,但也危害枝梢和叶片。果实感病后,在果蒂四周至果肩部出现暗绿色的圆形小斑点,之后发展成小而多的黑色斑点,病斑稍隆起但不深入果肉,有时多个病斑连结成块,果皮出现龟裂。在枝梢上以嫩梢最易感病,发病初期出现淡绿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发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病斑,病斑边缘颜色较深、稍隆起,一般不深入木质部。叶片发病时,出现圆形的深褐色或灰褐色斑点,以后穿孔脱落。
二、发病规律
黑星病由嗜果枝孢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据对普宁市大坝、高埔、大坪、船埔等青梅主产区观察调查发现,病菌在病枝组织内或病叶中越冬,第二年2-3月病部发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而造成初侵染。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风雾传播进行再侵染。该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27℃,3-4月发病严重,春季高温、多雨、湿度大,发病较重,低洼潮湿或密植、通风透光性不良、树冠荫蔽或树势弱的果园容易发病。
三、防治对策
针对青梅黑星病在普宁市的发病规律,笔者经2000-2004年在青梅黑星病防治试验,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青梅黑星病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农业防治的主要方法是:(1)结合冬季修剪清园,剪除病枝,扫清落叶,对病枯枝、落叶进行烧毁或深埋(盖土20厘米以上)。(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果园的排水条件和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枝梢徒长和树冠荫蔽,增强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分别在花蕾期、新梢嫩叶期、幼果膨大期各喷施1次,连续喷3-4次,防治效果达96%。
普宁市水果蔬菜局 陈洪民 周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