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产品安全无残留 深受与会专家用户亲睐
为了推广高毒农药替代技术,确保农业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5月17日,由红河州农业局和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在石屏县召开了天然除虫菊产品推介会。推介会期间,通过参观5%天然除虫菊乳油与20%氯氰菊酯(化学合成的拟除虫菊)在大杨梅上的对比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天然除虫菊药效高于拟除虫菊酯,并且安全无残留,可以在茶叶、果蔬放心使用。
这次推介会上,石屏县植保站的专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5%天然除虫菊乳油与20%氯氰菊酯在大杨梅上的对比试验的情况,不同含量相同稀释倍数,5%天然除虫菊乳油的防治效果优于20%氯氰菊酯。会上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的专家还介绍了在茶叶上防治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情况,在1500-1000倍液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防治呈上升趋势,防治效果达88.32%,并且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表明,无任何农药残留。
这次会上,由于天然除虫菊产品具有杀虫高效、安全、无残留、不易产生抗性的等特点,深受与会专家用户亲睐,州内和州外植保站的参会专家都愿意将除虫菊产品推荐给所属的农业生产部门使用,一些经销商和用户纷纷表示愿意经销和使用除虫菊产品,省内较大的农药经销企业——昆明市农资公司与红河森菊公司达成了经销协议。
植保专家形成共识:优势产业不等于优质产业
2005年5月17日在石屏县召开的天然除虫菊产品推介会上,与会的植保专家在座谈中,通过对目前云南省农药使用的现状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反思形成了共识:优势产业不等于优质产业,优质产业一定是优势产业。
目前,云南省的农药使用现状令人担忧,由于安全、环保意识的淡漠,许多农药经销商和农户还在大量经销和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2004年全省甲胺磷销售量高达2000多吨。大量高毒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农产品农残超标,云南省的一些优势产业销售出口因此受到了限制,如茶叶、果蔬、花卉等。2006年日本将出台更严格的农残检验标准,国内也将出台更严格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如果不能改变目前云南省农药管理、销售和使用现状,届时云南省的茶叶、果蔬、花卉等优势产业将失去优势。为此,与会专家认为,只有从农药使用等源头管理好云南省的农业产业,才能生产出由优质的产品,让优势产业成为优质产业,否则,将失去优势地位。
五项除虫菊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目前,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并受理的17项有关天然除虫菊及除虫菊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已有5项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为了合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确保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从2001年开始将自主研究开发的一系列技术发明向国家知识产权申报技术专利保护,现已先后申报了17项并已被受理,其中精制天然除虫菊素原药的制备方法、二氧化碳低温萃取除虫菊素的方法和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制剂3项技术获发明专利证书,蟑螂诱捕盒盒一种蟑螂捕杀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这些技术正逐步进入产业化生产应用,其中天然除虫菊素乳油制剂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产品已在国内和国外一些国家获得登记,现已开始销售出口到国内外市场。
(来源:云南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