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害虫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成果鉴定

2008/6/22 16:39:55

由汕头市林科所主持完成的《橄榄害虫防治技术研究》科研项目,于2004年12月21日,通过由省科技厅组织,市科技局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科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的8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合理,技术路线正确,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适合在我国橄榄产区广泛推广,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橄榄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常绿珍稀果树,广东的茂名、广州、粤东地区(汕头、揭阳、潮州)是主产区,仅粤东地区橄榄面积达3.19万hm2。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广东的汕头、茂名、揭阳、潮州等地的橄榄主产区均发生橄榄害虫的严重为害,致使橄榄树生势衰退,出现枯梢,甚至整株枯死,产量大幅度下降。1989年,汕头市林科所开始对小直缘跳甲进行初步研究,随后该项目得到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立项支持。该研究历时16年,该项目查清了粤东地区橄榄害虫的种类、重要害虫种类和主要害虫种类;首次报道了为害橄榄的两种新害虫——橄榄锄须丛螟、小直缘跳甲,系统地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首次提出了橄榄锄须丛螟、小直缘跳甲的综合控制技术;首次报道了橄榄星室木虱在粤东地区苗圃1年发生8代,林间1年发生6代,以及年种群发生动态;确立了橄榄果园害虫控制的技术方案和综合技术。据对结果树设点测定,防治后的橄榄树生长旺盛,抽梢正常,每667﹐一般年增产量45~105公斤,平均65公斤,年增产值1300元,仅金灶镇285公顷的结果树,年增产值555.75万元。3年来已在潮汕地区每年防治面积达1.23万hm2以上,其中结果面积0.70万hm2以上,年增产量4725吨以上,年增产值4725万元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山区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