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叶瘿蚊的防治

2008/6/22 16:40:29

根据果农反映和我们进行的生产调查,发现今年荔枝秋梢受荔枝叶瘿蚊危害严重,这主要与今年采果后的天气有关,六、七月份低温多雨多温的气候对该虫发生十分有利,同时,目前我市的荔枝大部分已进入盛产期,密植程度高,很多果园已封行,园内阴蔽,使土壤和空气长期保持低湿度,导致荔枝瘿蚊发生严重。
  荔枝叶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昆虫,成虫似蚊子,体形更小,足细长,卵椭园,蛹为裸蛹。
  自从荔枝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后,荔枝瘿蚊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各产区荔枝梢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嫩叶受害后先出现水渍状小点,继而叶面叶背隆起,形成虫瘿,虫瘿由绿变浅红,后变连黑,穿孔,干枯,导致叶片早落,严重影响荔枝的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尤其是幼树。
  荔枝叶瘿蚊在本市发生7代以上,每年11月以低龄幼虫在叶瘿内越冬,次年2月中下旬至3月初老熟幼虫从瘿从爬出入土化蛹,蛹期11—22天。3月底4月初羽化出土,在荔枝嫩叶刚展开时散产卵于叶背,卵期仅1—2天,幼虫孵化后即叶背直接潜入叶肉,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取食叶,直至老熟爬出入土化蛹,幼虫期15—19天。若叶已转绿,幼虫孵化后亦难以侵入形成虫瘿。入土化蛹时入土深度约为15公分。幼虫脱瘿入土和成虫羽化出土均要求空气和土壤有较高的湿度,因此,阴蔽潮湿果园发生较重,抽梢次数多不整齐的受害也重。
  另外,该虫发生荔枝品种有一定关系,准枝较重,黑叶次之,糯米糍和桂味等受害程度一般,三月红抗性较强,少受害。
荔枝叶瘿蚊发生对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要求较高,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防治,重点在于加强栽培管理,防治措施如下:
  1、采果后和秋季清园时,注意剪除病虫技,集中烧毁。
  2、阴蔽果园要注意回缩修剪和修剪阴枝,有条件的应进行间伐,从根本上改变栽培环境。
  3、加强检疫,苗木出圃前用40%氧化乐果1000倍喷杀。
  4、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越冬幼虫入土化蛹前和3月底4月初成虫羽化出土前毒土,可应用3%甲基异柳磷5公斤,或50%本硫磷0.5公斤混合20公斤红砂或泥粉,撒施毒土,撒后浅覆土效果好。
5、嫩梢展叶前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或水胺硫磷1000倍+800倍敌百虫喷杀,保护嫩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