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捕食螨控制果树害螨

2008/6/22 16:40:37

编者按:害螨是当今世界农林作物上的关键性害虫。这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近年来已呈现酿大灾趋势。目前,由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的“农业害螨生物防治技术”被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列入2001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是103个入选农业项目中唯一的天敌生物防治项目。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农林作物虫害防治实现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重大突破,由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果树上的核心技术,希望对福建省果农防治害螨有所帮助。
  柑桔、橙子、柚子、桃等果树常受到柑桔全爪螨(红蜘蛛)和锈壁虱的为害。对产量、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红蜘蛛暴发为害原因
  大面积集中种植一种作物,为害螨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由于种植单一的作物和果园锄草,害螨天敌缺乏补充食物和越冬越夏场所,导致生物多样性比较单一,害螨失去自然天敌的控制而暴发;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杀伤大量的天敌,另一方面导致害螨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出现农药打不死的现象,于是打药次数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二、建立生物防治新概念
  传统的化学防治是根据果树上每叶害螨数量(防治指标)来确定防治时期,而生物防治提倡在害螨发生前或数量很少或没有害螨时释放捕食螨(这是生物防治的原则)。同时采用慢速释放系统,由于释放器中还有一部分食物,捕食螨会不断从释放器中爬出来寻找害螨,这样相当于分期分批释放捕食螨,使害螨的种群长时间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三、“以螨治螨”与化学防治的区别
  化学防治的优点:具有快速杀灭大量害螨的作用,当害螨已暴发时必须采用化学防治;缺点是:持效期一般只有7—10天,持效期后效果不理想;杀卵的效果很不理想,触杀性农药如果未接触到害螨就不能杀死害螨,因此经常出现打药后20—30天内又再暴发为害的现象;害螨易出现抗药性,导致打药次数和使用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果品的品质和出口。
“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的优点:捕食螨爱吃害螨的卵;1只捕食螨一天能取食红蜘蛛6只或80只锈壁虱,一生能取食300—500只红蜘蛛或2000—3000锈壁虱;控制时间长,一般在8月份释放捕食螨可控制到采果前;捕食螨能主动搜索害螨,而农药一般要接触到害螨或害螨取食后才能杀死害螨;害螨不会象对农药那样对捕食螨产生抗药性;使用捕食螨无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不会对人畜产生伤害;并且使用非常方便、极为省工。缺点:捕食螨怕农药,因此打药只能在释放捕食螨的20天之前;低温会影响捕食螨的取食等活动;高温(40度以上)对捕食螨有抑制作用。
四、捕食螨的释放时期与释放比例
释放时期:由于早春气温较低会影响捕食螨的活动;同时上半年的雨水较多;溃疡病、介壳虫等病虫害较多发生,因此农药使用也较多,所以上半年5月份的防治红蜘蛛的高峰期我们不提倡使用捕食螨。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下半年,特别是7—8月份,此时高温干旱是柑桔红蜘蛛、锈壁虱暴发时期,同时大部分果园此时的病虫害也较为单一,特别是不留秋梢的果园没有潜叶蛾的危害而只有螨类危害,所以此时为释放捕食螨的最佳时期。
释放时间:一般以阴天或傍晚为最佳。释放后的1—2天最好没有雨。
释放比例:前面提到的在果树害螨发生之前或数量很少时或没有的前提下释放捕食螨,这意味着什么呢?一般3年生的果树,每棵树约有1万张叶片,每张叶片有2只红蜘蛛,一棵树就有2万只红蜘蛛,此时释放100只捕食螨就能在1个月内把红蜘蛛控制下来,也就是说捕食螨:红蜘蛛的释放比例为1:200。
五、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协调问题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确存在矛盾,但也不是不能协调的。如果打完农药马上释放捕食螨,那么在果树上残留的农药必然会影响捕食螨的控制效果,因为捕食螨惧怕农药。如果释放捕食螨后马上打农药,更会影响到捕食螨的控制效果。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建议释放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前的20天对果园内的病虫害进行一次防治,目的是预防其它的病虫害同时将害螨的数量压低,以符合生物防治的原则。在已释放捕食螨的果园尽量不打药,除非其它的病虫害突然暴发。
六、果园生草栽培的重要性
生草栽培的果园比没有生草栽培的果园的温度降低3—5度,提高湿度5%—10%,改善果园的生态条件,由于生草栽培能降温增湿,所以对喜欢高温干旱的红蜘蛛、锈壁虱有抑制作用。其次生草栽培为捕食螨提供了补充食物和过渡寄主,有利捕食螨和其它天敌的生存,对病虫害有综合防治效果。以捕食螨为例,胡瓜钝绥螨捕食了柑桔红蜘蛛后,树上的红蜘蛛数量越来越少,胡瓜钝绥螨不断繁殖起来,数量越来越多,这时胡瓜钝绥螨就从树上爬到地上的草上,取食其它的害螨、小型昆虫、植物的花粉或蜜露,以维持它自身的种群,当地上食物缺乏时,胡瓜钝绥螨又爬上柑桔树取食红蜘蛛,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柑桔树上的红蜘蛛将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生草栽培对生物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七、捕食螨的使用方法
捕食对象:各种果树、花卉、食用菌、园林植物上的红蜘蛛、锈壁虱、跗线螨、蓟马等小型害螨害虫。
释放适期:一百叶平均每叶害螨小于2只,害虫小于1只。
用量:每株一袋。
释放方法:在傍晚或阴天释放,将纸袋沿虚线撕开一个小口,并挂在树冠内的分叉上。
注意事项:本品不耐贮存,请尽快释放;释放前请注意天气,释放后2天内不得有暴雨;在害螨低密度时释放;打药后20—30天使用;释放后禁用农药;请不要与农药、化肥混放。
八、使用捕食螨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农林作物害螨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有关资料显示,柑桔、草莓、苹果、桃等年用药次数达10—20次,城市园林达5—6次,造成大气、水域、食品的严重污染。而且大量使用农药,害螨对化学农药的抗性现象日趋严重,迫使农药使用剂量增加或使用高度农药,严重污染自然环境,作物中的农药残留也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1998年胡瓜钝绥螨首先在毛竹上应用成功,示范项目于2001年6月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近几年来,“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在福建、浙江等省10多个县市20多个乡镇的蔬菜、茶园、毛竹林等作物示范区应用达30万亩次,平均控制害螨效果达89·6%—92·7%,降低农药使用次数达40%—60%。 
福建省新桥镇双溪村村民郑世钦经营了30亩的柑桔园,对其中1200株柑桔树采用了“以螨治螨”技术防治害虫。他粗略地算了一笔经济帐:以前清除一株柑桔树上的害虫需喷农药四次,一次农药成本约0·7元;现在只需要一盒有益螨虫,仅花费0·8元。按此计算,每株树节省治虫成本2元,1200株共2400;而且节省了人力成本,柑桔也没有了农药污染。
■特别提醒
常见农药对捕食螨的影响
第一类为零毒性,捕食螨的死亡率0—5%,大部分植物性杀虫剂属于此类;
第二类为低毒性,死亡率6%—35%,大部分的杀菌剂属于此类;
第三类为中等毒性,死亡率36%—75%,如杀螨猛、乐杀螨、狄氏剂;
第四类是高毒性,死亡率为76%—100%,乐果、甲拌磷等有机磷类农药。
因此在释放捕食螨的果园尽量少用农药,避免使用高毒农药。
作者:林坚贞 张艳璇 季洁 文章来源于: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