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属半翅目、蝽科,土名臭屁虫,是龙眼、荔枝的一大害虫。成虫与若虫均用刺吸式口器为害嫩梢、枝叶、花穗和幼果,被害嫩梢树叶干枯,花穗、幼果脱落,严重时造成减产甚至失收。成虫和若虫身体有臭液,臭液射在嫩叶、花和果壳上,亦可导致其干枯。
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24-27毫米,雄虫略小,体黄褐至红褐色,腹面有白色蜡粉,新成虫蜡粉明显,越冬交尾后蜡粉仅留痕迹。卵。椭圆形,初产浅绿色,将孵化时变红黑色,聚产成块,每块14粒。若虫。有5龄,1龄体长5毫米,体色由鲜红变深蓝,缺翅芽;2龄体长约15毫米,翅芽明显;5龄体长约20毫米,翅芽达腹部第三、第四节相接处。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常群集在枝叶丛密处,3月气温升高后成虫开始活动,吸食补充营养,然后交尾产卵,4月进入产卵盛期。成虫寿命较长,可产卵多块。卵期10-20天,若虫孵化盛期与荔枝花期相吻合,此时往往受害最重。7-8月幼虫几乎全部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平均为310天。
防治方法:1、释放人工饲养的平腹小蜂。2、冬季摇动树枝,使成虫掉落地面,收集杀死。3、药剂防治:可用90%敌百晶体800-1000倍稀释液,或水胺硫磷1000倍稀释液或菊酯类农药(灭百可、敌杀死)1500-3000倍稀释液,或虫敌1000-1500倍稀释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