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缺素症成因及防治措施

2008/6/22 16:41:31

草莓缺素症是指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缺少某种元素,从而引起生长不良的现象,包括缺少氮、磷、钾、铜、铁、镁、钙等。
  1 、缺素症形成的原因
  1.1 缺氮:草莓缺氮时幼叶呈浅绿色,成熟叶早期呈锯齿状红色,老叶变黄或局部焦枯。土壤瘠薄,施用有机肥不足或管理跟不上,杂草多,易发生缺氮症。
  1.2 缺磷:草莓缺磷时叶片呈青铜色至暗绿色,叶片近叶缘处呈紫褐色斑点,植株生长不良,叶小。当土壤中含磷少或在含钙多、酸度高条件下磷素不能被吸收时,易发生缺磷现象。疏松的沙土或有机质多的土壤也可能缺磷。只要叶片中含磷量低于0.2%即出现缺磷症。
  1.3 缺钾:草莓缺钾时老叶的叶脉间产生褐色小斑点。砂土,有机肥、钾肥少的土壤或氮肥施用过量,产生拮抗作用时即发生缺钾现象。
  1.4 缺铜:草莓缺铜时新叶叶脉间失绿,出现花白斑。在石灰性或中性土壤中,有效铜含量低于0.2xlo…即缺铜。
  1.5 缺铁;草莓缺铁时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新出叶叶肉褪绿变黄,无光泽,叶脉及脉的边缘仍为绿色.叶小、薄,严重的变为苍白色,叶缘变为灰褐色枯死。当土壤中ph值达到8时,即导致草莓根尖死亡,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其植株幼嫩部位很需要铁,老叶中的铁又难于转移到新叶中去,新叶的叶绿素形成受到影响,则出现黄化性缺铁症。
  1.6 缺镁:草莓缺镁时在老叶的叶脉间出现暗褐色的斑点,部分斑点发展为坏死斑。砂土或钾肥用量过多,妨碍对镁的吸收利用即发生缺镁现象。
  1.7 缺钙:草莓缺钙时多在草莓开花前现蕾时,新叶端部产生褐变或干枯,小叶展开后不恢复正常,多在土壤干燥或土壤溶液浓度高,影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时易发生缺钙现象。
2 缺素症防治方法
  2.1 科学施肥:在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配置各种元素的肥料。一般667m2(平方米)施优质厩肥10000k8(公斤),饼肥200 kg(公斤),n、p、k复合肥50kg(公斤)。
  2.2 缺氮时可在幼苗期结合浇水667 m2(平方米)追尿素5 kg(公斤),或花期喷0.3%--0.5%的尿素1--2次,或头茬果座住30(天)后每7-10(天)喷一次0.3%尿素。
  2.3 生长期缺磷时可喷洒0.1%一0.2%的磷酸二氢钾,隔5(天)1次,共喷2--3次。
  2.4 缺钾时可667 m2(平方米)施硫酸钾3 kg(公斤)。
  2.5 缺镁时要防止施人过量的氮和钾,一旦发现缺镁可叶面喷1%--2%硫酸镁。
  2.6 保证水分均匀充足,适时浇水,可预防缺钙的发生。缺钙时可喷0.3%氧化钙水溶液。
  2.7 在盐碱地种植草莓,土壤ph值要保持在6--6.5,同时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多施腐殖质,及时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可有效防止缺铁现象的发生。发现缺铁可叶面喷洒0.1%一0.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忌在中午气温高时喷,以免发生药窖。
  2.8 缺钢时可在施基肥时667 (平方米)施硫酸铜0.7kg~1 kg(公斤),与基肥充分混合后结合整地施人地下。也可喷洒0.1%一0.2%的96%以上硫酸铜水溶液,5-7(天)喷一次,连喷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