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枣树作果率的措施

2008/6/22 16:49:33

提高枣树作果率的措施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互联网 | 点击数:21 | 更新时间:2005-6-1 | 文章录入:admin ]
  我国北方枣花期正值炎热的旱季,而枣花期对土壤水分却十分敏感,遇到重旱情,会发生卷叶、焦花、焦蕾等现象,严重影响坐果。据观察,枣根分布深度不超过1米的地区,花期20-40cm土层含水量低于12%时,坐果即受到阻碍。因而,花期灌水保墒是枣树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担心花期灌水会“顶掉花”是没有根据的。枣花期温度高,灌水引起地温下降的幅度不会影响根系的正常功能。
  花期喷水目的是提高空气湿度,能有效地解决低温干燥对花粉发芽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受精比例,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枣树花粉在适宜的条件下,须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发芽,因此,喷水提高空气湿度的时间必须能够维持半小时以上方能奏效。用喷雾器向树冠上均匀喷清水时,宜在傍晚或清晨气温低,湿度较高之时进行。可有效地提高喷水增进坐果的效应。实践证明以傍晚5时以后喷水效果最好。喷水时间一般在枣树盛花期进行,应连续喷两天,每天喷一次。
  为提高喷水促进坐果的效果,在有条件的枣园,可以采取大面积的喷灌方式,这样可有效地延长增湿时间,一般能维持10小时左右,效果十分明显。喷灌用水量,一般每亩3-5吨。
提高异花授粉率
  枣树的多数品种可以自花授粉,结实,但异花授粉,可显著提高坐果率。枣园放蜂,可有效地提高异花授粉率。枣园花期放蜂,蜜蜂能为枣树传播花粉,使枣花充分授粉,坐果率可提高68-238%(见表)而且枣树距蜂箱越近,效果越好。有些群众所说的“枣花怕蜂蹬,放蜂后焦花多、坐果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枣树是典型的蜂媒花,具有丰富的花蜜,且所获蜂蜜质量最佳。是尚好的营养补品。放蜂不仅给养蜂是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有效地提高枣树,授粉受精率,从而提高坐果率。放蜂时一般让蜂箱尽量靠近枣园,这样可提高传粉的效果。放蜂量,一般要求每10亩枣园配一箱蜜蜂即可。
调节树体营养
  (一)树干环剥:也称“开甲”“枷树”。即在盛花初期或花后落果高峰前进行。我国北方的金丝小枣历来就把“开甲”作为枣树花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每年定期进行。80年代以来,北方一些地区把“开甲”技术推广应用到新乐大枣、赞皇大枣、交城骏枣、灵宝大枣等20多个品种。近年来,各地还把此项技术运用到采用高度密植栽培的冬枣上。使这个结果较晚,产量中等的品种,在定植后第三年即可开始大量结果。
  “开甲”的实质就是截流营养,枣树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养分(碳水化合物)及由此转化成的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物质)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往花、果实、树干和根部输送的。开甲后,一段时间内切断了通往根系这一通道(一般为25-30天)。这样就使有机营养积累于甲口以上的树体部分。使叶、花和幼果的营养供应相对充裕。所以可有效地提高坐果率。
  开甲的时间:天津、河北一带枣产区,多年来就有“芒种”节开甲的习惯,即在6月4-8日进行。但是随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各地开甲的时期不尽相同。实践证明,在花半蕾期开甲效果最好,即当开花量达到30%-50%时(即盛花期)进行。盛花期开甲的枣树,坐果数量多而丰产、成熟一致、干制率高、品质好、未花期开甲的枣树,果实生长期较短,果实肉少,味淡,干制率较低。
  同时,开甲的时间也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有些品种,花朵容易坐果,花期有大量的锥形果形成,但这些锥形果脱落十分严重。对这类品种开甲的时间应在盛花期末,幼果落果,高峰前3-4天进行,如圆铃枣品种采用此方法产量可增加0.5-1倍。
  幼树开始开甲的适宜树龄,因品种和栽植方式(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密植的鲜食品种,如冬枣等。可于定植后第三年开始。一般形式栽植的枣树,以全树2年生以上的结果每枝数量达到300个以上时开始,因为这类枝花质好、花期早,所结之果个大质优。
  枣树环剥(开甲)都在树干上进行。幼树第一次开甲,可在距地面25cm左右的高度之处开始,以后每年上移5cm ,直到接近第一主枝时,再从下而上重复进行。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矛盾较大而不易坐果的品种,如金丝小枣、无核小枣、长木枣、灰枣等,必须每年进行开甲,中断的年份很少坐果,甚至不坐果。
  开甲方法:开甲时一定要选在晴天进行,最好开甲后48小时之内不降中到大雨,否则对甲口愈合不利。在开甲前先用扒镰(用旧镰刀弯向一侧做成的)或专用的挠子将树干上的老皮刮掉一圈,宽度约1.5cm左右,扒至露出粉白色的活皮(即韧皮部)为止。然后用开甲刀或菜刀从扒皮部位的中上部与树干垂直切入。深达木质部,绕树干一周,切断韧皮部,但不要损伤木质部。然后视树体情况,在距上刀0.3-0.7cm的下向刀刃向上偏斜20-30°(目的是开甲后如遇大量降雨可避免甲口存水,影响甲口愈合)切法同上。要求整个甲口宽窄一致,不留毛茬,最后将甲口内的一圈韧皮组织剔除干净,不留一丝残留组织,以防影响坐果。群众常说的“留一丝,歇一枝”就是这个道理。
  开甲的宽度要根据树龄大小,树势强弱而定,不要强求一律。一般掌握初开甲树甲口的宽度为0.6cm,壮树0.5cm,老树0.4cm,弱树0.3cm对过于衰弱的枣树应停止开甲,待树势恢复之后再进行开甲。另外,肥水管理较好的枣园,开甲的宽度应比肥水管理条件差的宽一些,一般宽0.1cm。
  开甲之后,应注意对甲口的保护,因为在自然状态下,开甲后,甲口处常招致枷虫,危害甲口新生皮层,从而影响甲口愈合。严重时,常造成甲口不能愈合或部分不能愈合,进而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生产中常用的保护方法有:开甲后,立即用塑料封箱带将甲口封严,以防甲口虫进入危害。另外,也可采用甲口涂药,抹泥等方法防治甲口虫危害,保护甲口正常愈合。具体做法是:开甲后,于甲口内涂50倍至100倍的1605药液或50-100倍25%的久效磷药液。要求每5天涂一次,共涂3次。涂药量以涂湿甲口为宜。甲口晾至15天以后,可就地取土、和泥,用泥将甲口抹平后用地膜包裹保湿。这样既防虫、又保湿,有利于甲口愈合组织增生。再过1周左右,甲口便愈合完成,泥土就被顶掉了。
  采用甲口涂药抹泥措施后,愈合组织增生速度快,且增生量多,甲口愈合平滑无伤残。
  (二)摘心、短截发育枝: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是有矛盾的,适时抑制营养生长,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转去向,可有效地提高坐果率。枣头萌发之后,当年的生长很快,有一部分还能结果,但成熟较晚。一般栽植方式的植株,只进行一次摘心,密植和超密栽植的需进行2-3次。第一次在花前进行,要求摘除发育枝和其下部2个基枝和开始开花的结果枝的嫩梢,再过5-7天,对未摘心的少数结果枝全部摘心,严格控制所有枝系的营养生长,促进坐果。
  另外,在进行枣头摘心时,应依枣头的生长强弱及其所处空间大小而定。一般弱枝轻摘心,强旺枝重摘心。空间大时可轻摘心,留5-7个二次枝,空间小时可重摘心,留3-4个二次枝。天津地区摘心时间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进行。枣头摘心可明显提高坐果率,并且提高果品质量。
  (一) 喷施植物生长激素和微量元素,可有效地提高枣树的坐果率。目前常用的植物生长激素有赤霉素,2.4-d,萘乙酸钠等。其中赤霉素提高坐果的作用最为明显。赤霉素喷花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北方枣区因花期空气干燥抑制花粉发芽,或因缺少授粉昆虫,进而影响坐果的问题。该项技术从60年代开始在我国枣区应用,目前应用面积很大,对枣树稳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赤霉素可以提高坐果率的机理是:它能促进枣的花粉发芽,并且能够刺激未授粉的枣花结实。同时它还能使枣花坐果适应的温度低限下降2℃左右。因而促进枣花坐果更加稳定。
  赤霉素的使用时间以盛花期初为最佳,一般在全树多数结果枝开花4-8朵时喷布一次,即能使坐果量达到所需之量。如增加喷布次数或延迟喷布时间,会造成结果量过大,增加落果,果实变小。只有在喷施后5-6天中遇到降温、气温下降到坐果低限以下,未坐住果时,需再补喷一次。
  赤霉素应用的浓度范围较宽,但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我们了解到以10-15mg/kg比较经济,且效果好。除少数鲜食品种,如梨枣、脆枣以外,赤霉素对多数枣品种都适用。同时它还能与尿素、稀土元素,生物肥料等混合使用,并且能与部分杀虫剂混用,效果较好。
  花期喷布0.2-0.3%的硼酸或硼砂,可有效地提高坐果率,这是因为微量的硼素能显著地提高花粉发芽率的缘故。河南新郑县枣研究所在枣树花期和幼果期喷300倍的硫酸锌、硫酸亚铁稀释液,使灰枣坐果率和产量分别提高40%和58%。
  必须指出,喷布激素或微量元素必须同加强肥水管理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在肥水供应不足,树势衰弱的情况下,即使暂时坐果量增多,但因加重营养不足引起的生理落果,使幼果大量脱落,这样造成的营养损失也很大,同时还达不到增产的目的。
  目前生产中用于减少枣树后期落果的生长调节剂有萘乙酸和防落素(氯化苯氧乙酸)等。一般在枣果采收前一个月喷布,适宜的浓度为20mg/kg。使用萘乙酸时宜先用少量白酒溶解,然后再用水稀释到使用浓度。防落素可直接兑水使用。也可在果实白熟期前10左右和白熟后期各喷1次50mg/kg萘乙酸或萘乙酸钠水溶液。喷布时要求果面,果柄全面周到。
  (二)枣果采收前4周(天津地区为8月底)喷布1次10-20mg/kg的萘乙酸或防落素,至采收时,落果率分别为5.3-7.1%和5.7-11.7%,对喷清水的对照落果率为28.3%,萘乙酸比对照减少落果74.9-81.3%,防落素比对照减少落果58.7-79.9%.
  喷布萘乙酸或防落素后,大大减少了采收前枣树落果的数量,通过测定果品质量并无不良变化。如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38-39.7%之间,与对照无明显差异。果实重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这些充分说明喷布萘乙酸或防落素后,并不影响果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