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桥梓镇在今年8月底举办的大枣节期间,其种植的尜尜枣和马牙枣6个“奥运推荐果品”枣品种,共吸引采摘游客6.4万人次,采摘平均价格20元/公斤,采摘收入达630万元,枣农人均增加收入1500余元。桥梓镇今年大枣总产量达到130万公斤,预计总收入实现1500万元。去年9月14日,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中华名果(枣专场)评选活动在桥梓镇举行。全国参赛大枣有90个品种,评比包含大枣外观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经过果树专家和评委的评比打分,最后,桥梓镇36家果农选送的36个大枣品种有25个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该镇东凤山村鲍俊贤等农户选送的6个品种的尜尜枣和马牙枣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辉煌的业绩,丰厚的回报,不仅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而且得益于好的栽培方法。那么该镇是怎样栽培大枣的呢?
桥梓镇位于怀柔区西南,属中纬度大陆型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地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湿润,春秋时间短,但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在2748?2873小时之间。桥梓镇东西两部分的气候有较明显的差异,西部年均气温9?11℃,无霜期180天;东南部年平均气温11-12℃,无霜期200天。这种气候条件不仅适合种枣,而且枣的成熟期也相应延长,加之该镇山场广阔,有丰富的野酸枣资源,因此当地农民具有多年种枣的习惯。从2003年清明节前后,该镇承包山场的农民就利用野酸枣嫁接当地的大枣,目前已逐步形成一种具有当地产业特点的趋势。2006年,桥梓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在全镇大力发展大枣产业,并迅速出台了相关的奖励政策。去年,在镇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全镇有近千户农民上山嫁接大枣,亩数达到5000亩,新嫁接大枣树达209.4万株,镇政府还出资109万元给农户以奖励。从2003年到今年10月,全镇已发展大枣13000亩,大枣品种108个,乡土大枣尜尜枣、马牙枣、大脆枣、北京小红枣、金丝小枣、坠子白、北京葫芦枣等7个品种和引进的冬枣,成为该镇枣产业的主打品种。而其中的尜尜枣、马牙枣两个品种,更成为奥运果品入选品种。从8月下旬最先采摘马牙枣,9月中下旬采摘尜尜枣,10月1日开始到10月底采摘冬枣,该镇前后有2个多月时间可采摘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