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救活柰李产业

2008/6/22 16:54:24

本报8月7日讯(通讯员 魏振军 记者 周怀立)日前,炎陵县下村乡的套袋柰李正式开园上市,黄澄澄的果子引来了众多的水果经销商和专家。省园艺研究所、株洲市水果协会等单位派人前往调研、观摩,长沙红星水果批发大市场当场与果农达成收购意向。

炎陵县是我省柰李主产县之一,柰李种植面积达1000公顷。过去,由于新技术推广乏力,果农疏于管理,稳产性差、价格低,柰李产业一直处于滑坡状态。2004年,该县在下村乡试验推广柰李套袋栽培技术,一举解决了农药残留超标以及果实受蛀虫危害、大小不一、着色不匀、产量不稳等生产难题。套袋后的柰李,果皮变薄,嫩黄鲜亮,含糖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达8.4%,单果重125至135克;病果率降低,农药用量减少,达到无公害果品标准,明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档次;套袋还同时拉长了成熟期,新品种柰李比普通柰李迟10至20天上市,避开了上市高峰,因而市场价格大幅上升,产品畅销长、株、潭及广州市场。

采用一项新技术,救活一个产业。今年,下村乡套袋柰李面积大增,共套果袋60万个,总产套袋果50吨,销售均价高达每公斤6至7元,是普通柰李的2倍多,亩均增收28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