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流花湖公园水景营造支四招
2008/6/17 15:48:35
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的重要造景素材,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水体景观,还与水质处理系统、生态系统保护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位于广州市西隅的流花湖公园是目前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近年在营造水生植物生态景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一步丰富流花湖公园的水景。
一、在水中园林建筑小品周围巧妙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丰富水面景观,为游人提供优美的近距离景观。
流花湖公园西苑徊波榭内的湖心宫船,古色古香、装饰别致,如能在其旁栽植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面景观。这样,游人在宫船上可以近距离地观赏水生植物及其在水面上形成的优美倒影,韵味无穷。当然,在种植水生植物时形式要灵活自然,疏密有致,变化自如。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可参考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特点,在水下修筑大小不等、高低不定的定植池,防止各类植物相互混杂,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二、在大水池里种植水生植物,保证水域内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水质的清洁。
一个成功的水景不仅看重视觉景观的营造,更需要保证水域内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水质的清洁。水生植物中的沉水植物在水域生态平衡中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它们可以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合成必需的氧气;另一方面它们自身又是水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它的根着生于水池的泥土中,其茎叶全可浸在水中生长。如公园勐苑景区的大水池里,将这类植物置于清澈见底的水池中,点缀几缸或几盆,再在池塘里养适量的观赏红鱼,整个水池生动活泼,别有情趣,令人心旷神怡。再如针对春园池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会使水面呈现绿色的情况,亦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进行抑制。藻类一般喜较强的光线,利用浮叶植物或挺水植物对水面进行覆盖,再配合岸边乔灌木产生的阴影,可以取得良好的抑藻和景观效果。
三、利用水生植物划分水景空间。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一大特点是水景空间的聚散、大小变化十分丰富。而岛、堤、桥以及水生植物群落则是创造这种变化的四大主要元素。这其中,又尤以水生植物应用最为灵活、广泛。高大的水生植物群落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分隔空间的任务,还可以与其他三要素相配合,在划分空间的同时,共同形成和谐自然的景观。例如,在公园的浮丘近堤种植芦苇、荸荠、茨菇、鸢尾、水葱等沼生草本植物,可以创造水边低矮的植被景观。与湖堤上的旱生植物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景观群落,既起到了一定的护坡功能,又丰富了水体景观的层次。又如在南片荷花池边上,为了遮蔽少年宫的建筑物,公园在原有水松的基础上,可再种植一排水松。
四、通过水生植物丰富与柔化驳岸的线条。
曲折优美的驳岸线是水景重要的看点,而在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则可以打破驳岸相对僵硬的质感,丰富驳岸的变化。沿湖种植水生花卉,是中国园林的传统配置手法,如在公园葵影直堤上,种植水生植物,以丰富驳岸的变化。为了保证水面植物景观疏密相间,不影响水体岸边其他景物倒景的观赏,设计时不宜作满湖绿化和环水体一周的设计,应在种植水生植物的驳岸边留出适当的地方方便游人亲近水面。
另外,考虑到一些水生植物不能露地越冬的特点,运用盆栽的方法,既便于机动灵活地在水中移动,又可保持水质的于净,有利于对植物的控制,还便于替换植株,更新设计。在种植设计上,除按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深度栽植外,在配置上尽可能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营造更自然、更生态的环境。
广州流花湖公园 黄正联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