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富集植物成生态修复新星 高效廉价环境友好
2008/6/17 15:48:40
记者骆会欣报道 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近期举办的“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培训”中,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赵永军特别向学员推荐了超富集植物,被金属污染的土壤生态修复有望通过引入超富集植物得以实现。
赵永军介绍说,超富集植物是指能超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运到地上部的植物,它们不但对重金属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在其体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是通常植物的几十乃至上百倍。利用这些植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地时,经几次收割之后,土壤中的重金属水平会显著减少。
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的金属和类金属污染)以其潜在的高效、廉价及其环境友好性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生态修复领域,已报道的超富集植物已有400多种。例如蜈蚣草是砷的超富集植物,鸭跖草具有非常强的铜富集能力,蒲公英和龙葵则对镉有较高的积累能力。
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规模化繁育,开发提高植物富集重金属能力,促进对重金属污染水土的修复与改良。虽然目前我国利用超富集植物进行生态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广西和云南等地建立的植物修复示范工程已展示出其可在生态修复方面大有作为。
活跃在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徐礼根说,矿山废弃地重金属污染一般较重,土壤修复难度很大,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是化学、物理和植物三类修复手段。利用化学方法虽然成效快,但化学物本身存在潜在威胁,可能引起二次污染。物理方法则面临成本昂贵、置换土壤无处可取的难题。利用超富集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则具有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可以美化环境等优点,因而成为环境科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发展前途十分广阔。
专家建议,现阶段的研究应集中在筛选超富集植物方面,要在自然界、尤其是在被污染了的矿区对超富集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筛选和鉴定收集,建立超富集植物数据库,以便在生态恢复实践中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相应植物种类。此外,专家还建议,对蜈蚣草、鸭跖草、蒲公英等研究已证实的超富集植物应加大繁育规模,以满足当前我国环境修复对这些特殊植物的需求。此外,除超富集植物外,对于一些生物量非常大、对污染物吸收能力也较强,但是还达不到“超富集植物”标准的耐性植物也应该予以适当关注。小资料:超富集植物如何界定
目前业界对超富集植物的界定多采用如下参考值,即把植物叶片或地上部(干重)中含镉达到100毫克/千克,含钴、铜、镍、铅达到1000毫克/千克,锰、锌达到1万毫克/千克以上的植物称为超富集植物,同时要满足S/R>1的条件(S和R分别指植物地上部和根部重金属的含量)。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