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的绿化与美化

2008/6/30 15:34:22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专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态的世纪。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学品污染、臭氧层损耗、全球变暖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终于认识到,环境问题也是个发展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人类经过了多少个世纪的探索和努力,终于逐步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中",要求人们采取更加切实的行动。为了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参照方案(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限制人口增长,鼓励自然保护,改良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行3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环境标志,采取源头控制,采用经济手段,增加环保投入,控制城市化进程。根据《2世纪议程》要求,中国正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牵头,组织52个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在联合国开发署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区域,城市的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污染等系列的负面影响,已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城市绿化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城市绿化在通过"食物链"提供给城市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表现为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1.净化空气。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阳光能在体内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城市绿化植物调节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平衡。避免了因城市人口多、工厂集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这是任何先进科学手段不能代替的。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O.75kg,而每亩绿地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900kg,生产氧气600kg,可供1000人的需要量,即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平方米树林面积或25平方米的草坪面积才能满足必须的生存环境。在北京城近郊建成区493.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的园林植被每年可释放氧气295万吨,吸收二氧碳424万吨,蒸腾水量4.39亿吨,蒸腾吸热107396亿千焦。


2.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当烟尘通过绿地后,其中60%的二氧化硫被叶滞留,一般植物叶片含硫量可超过正常含量5-10倍,臭椿可达20倍,夹竹桃、广玉兰、银杏可达12-15倍。随着叶片的衰老掉落,新叶不断长出,二氧化硫也就不断被吸收。一棵柳树一天可净化二氧化硫127.8g,杨树可净化112.9g,刺槐可净化16.6g,试验结果证明,落叶树吸硫能力最强,常绿阔叶树次之,针叶树最弱。植物还可以吸收氟化氢、氯气和致癌物质安息香吡啉等有害气体,并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


3.滞尘降尘作用。绿化植物枝繁叶茂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吸附、过滤的作用,特别是叶面粗糙带有分泌物的叶片和枝条,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经过雨水冲刷又能恢复吸滞能力。高大乔木枝繁叶茂,总叶面积大、粗糙,滞尘能力最强。草地也能吸附灰尘,并且可固定尘上。据测定,北京城区平均每公顷绿地滞尘量为1.518吨,当绿化覆盖率为10%时,空气中总悬浮颗粒下降为15%一20%,当绿化覆盖率为40%时,总悬浮颗粒下降为60%一80%。


4.杀菌作用。园林植物释放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经测定,王府井大街每立方米空气含菌量是中山公园的7倍,是香山公园的9.5倍,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场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为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一立方米污水流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细菌减少一半。


5.降低噪音。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绿化植物可以降低噪音,当噪音投射到树叶枝条上时,能被反射到各个方向,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从而减弱声能。如街道绿化树、乔木、灌木、草木均匀立体种植形成挡风墙,能起到很好的减声效果。经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绿篱和灌木丛能降低噪音5-7分贝,道路绿化也可降低城市交通产生的噪音。


6.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热岛效应是城市的共有现象,北京夏季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高3-4℃。由于高大建筑物表面使太阳辐射增加许多倍,白天积累的热量,晚上又散发出来,引起城市的高温化,而园林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改善和降低气温。经测定,绿化覆盖率低于37%,对气温的改善不明显,理想的覆盖率应在40%以上,如果达到50%,夏季的酷暑现象可根本改变。夏季草坪表面温度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马路低8-20℃,而冬季温度比裸露地面高4℃左右;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也可提高相对湿度10-20%,有垂直绿化的墙面表面温度比没有的低10℃,比内墙面低7℃。


二、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由人工建造的接近于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和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北京市植物园对其处于近郊的樱桃沟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已得到保存的植物种类有117科306属477种,并已纪录到在此生境中栖息繁衍的百余种路生脊椎动物,其中鸟类106种,浦乳类18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9种;初步整理的昆虫种类达到28目136科585种。物种丰富度的提高,标志着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中的另一重要贡献。园林绿地系统的这种功能实质上也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一种恢复和挽救,这种恢复和挽救对进一步发挥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绿化的社会价值


过去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总是处在软弱的地位。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城市绿化被列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1993年,国家计委《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国务院转发),要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市绿化的第三产业地位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共同创造的,其商品价格具有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二者并存的特征。城市绿化的影子价格,附着于公共产品,如制氧、调温、杀菌、滞尘等。其市场价格则由两部分组成:①有形产品直接形成市场价格,如施工、装饰、苗木花卉等调无形产品也能形成市场价格,如周边地价增值、周边服务业增收、旅游点门票价格等。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巨大的份额,是影响城市风貌、吸引人才居留、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还凝结着现实的、历时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