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植物-日本晚樱介绍

2010/10/19 23:25:59

产地分布
  我国有栽培,花繁多、美丽,供观赏。樱花一般是指蔷薇科梅属(Prunus)中樱桃亚属和少数桂樱亚属植物。全球共有100余种,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温暖地带,我国产45  日本晚樱
种左右,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全球有50多个野生樱花品种,中国占38个。
生长习性
  阳性,喜温湿气候,较耐寒。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少数为常绿或灌木。树皮带银灰色。叶片椭圆状卵形、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边缘有尖锐的单或重锯齿,多少带刺芒状,表面无毛,背面沿叶脉有短柔毛。花3—6朵成伞房状总状花序,花序梗短;花先于叶开放,初放时淡红色,后白色,直径2—3厘米;花柄长约2厘米,有短柔毛;萼筒管状,带紫红色,外有短柔毛,萼片边缘有细齿;花瓣顶端内凹;花柱近基部有柔毛。核果近球形,熟时由红色变紫褐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3月底或4月初。   樱花花色丰富,花期整齐,常常一夜之间就能繁花满枝,但花期很短,大多数只能维持1周左右。一般先于叶或者与叶同时开放,春季萌发的新叶有嫩绿色和茶褐色两种,这也是鉴别樱花品  日本晚樱
种的重要特征。樱花属浅根性树种,喜阳光、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樱花单叶互生,叶有锯齿,叶柄和叶片基部常有腺体。单瓣樱花的花瓣、萼片常为5枚。雄蕊30~40枚,雌蕊1枚。
扦插技术
  日本晚樱花大、重瓣、颜色鲜艳、气味芳香、花期长,是樱花中的优良品种。其嫁接繁殖成苗慢,操作繁琐,硬枝扦插又很难生根。以蛭石为基质,用带嫩梢的一年生枝条在盛花期扦插,成活率很高。具体做法如下: 1、基质:用膨胀蛭石作基质,保持pH值6.2,夜间蛭石苗床的温度比土床高2℃至3℃,而中午温度低于土床1℃至2℃,说明蛭石苗床昼夜温差小、积温大,保温效果好,有利于根系生长。生产中,以颗粒状的蛭石为佳,它通透性好,利于生根。而粉末状蛭石发粘,透气性差。育苗时蛭石中不要掺土,否则易烂根。   2、扦插时间:从4月至7月均可进行,樱花盛花期扦插成活率最高,植株正处于生理活动盛期,易于生根。4月28日扦插的,6月28日移栽后未缓苗,5天后萌发0.5厘米的新芽,培养4年后花开满树。   3、插条的选取与处理:   (1)插条的选取:在生长健壮的母树上剪取15厘米长的枝条,其上端带当年生新梢,下端是一年生枝条。新梢上的叶片可以制造养分,一年生枝条已木质化,扦插易于成活。     日本晚樱
3至6年生枝条扦插绝大部分腐烂死亡。插条的成活率与年龄有关,枝条年龄越大,其生理功能越弱,越难以成活。(2)插条的处理:插前要摘掉插入蛭石部分的叶片,保留上部叶片。插条用1000ppm萘乙酸快蘸处理。即:将插条基部2至3厘米处插入1000ppm萘乙酸溶液中,之后立即拿出进行扦插,随蘸随插。   4、扦插方法:用砖垒成高20厘米、宽1米(长度视插条多少而定)的苗床,苗床底层铺2至3厘米的河沙,再填入15厘米厚的蛭石。每隔1米装1个离心式喷头,或用喷雾器喷杆连接在自来水管上进行喷雾。5月上旬搭阴棚,周围用树枝作篱笆挡风,为保温保湿也可在苗床上设塑料棚罩。插条成行垂直插于蛭石中,株距2厘米,行距4厘米,插后灌透水。扦插深度6至8厘米为宜,因为据观察,5厘米深处温度比10厘米深处温度平均高2℃至4℃,大部分愈合组织及不定根都生在6至8厘米处。   5、插后管理:经常进行喷雾,保持叶面湿润是成活的关键。在气温高的中午喷雾次数更要多,间隔时间要短。夜间及早晨有露水时可以不喷,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蛭石湿度保持在58%至60%。在生根之前一定要达到这个指标,特别是在形成愈合组织之前更应注意。5月上旬,要设遮阴棚以防烈日暴晒。当塑料棚内的温度超过35℃时打开棚两头进行通风,待温度降至27℃后再密封好。天气过热,可在塑料棚外喷水,既能降温又可避免喷水过多导致蛭石含水量过大。   6、移栽时间与方法:当插条根系长到6至8厘米时及时移栽。过晚移栽,插条根系会变褐腐烂,叶片也逐渐变黄。这是因为蛭石只能保温、保湿、通气,起催根作用,但没有营养物质供插条继续生长。另外,对于根少或只生愈伤组织未生根的插条应保留在苗床中,待根长好后再移栽。     日本晚樱
创造一个适于扦插苗继续生长的环境是保证移栽成活的关键。应选择肥沃不积水的地块,做长8米、宽0.3米的南北向畦,掺入沙壤土深翻30厘米,再覆上2厘米厚的沙壤土。整平畦面,每畦栽一行,株距30厘米。将插条的根系连同周围蛭石一并放入定植穴中,用沙土盖满穴。不要用力按压,以防折断嫩根。随即用水灌透畦面,并在上面搭1.2米高的遮阴棚。每天喷雾2至3次,保持叶面湿润,地面经常浇水,见干见湿。这样移栽的苗子不缓苗,成活率高,生长正常。
病害虫防治
  日本晚樱为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原产日本,在中国华北及以南地区广为栽培,是重要的早春观花树种。夏季是其病虫害的多发季节,现将其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常见害虫危害日本晚樱的常见害虫有:茶翅蝽、桃蚜、胡萝卜微管蚜、苹果黄蚜、日本履绵蚧、紫藤灰粉蚧、桑白盾蚧、朝鲜褐球蚧、黄刺蛾、棉带卷蛾、大袋蛾、茶袋蛾、棒褐卷蛾、褐边绿刺蛾、双齿绿刺蛾、丽绿刺蛾、迹斑绿刺蛾、梨娜刺蛾、桑褐刺蛾、桃红颈天牛、舞毒蛾、小绿叶蝉等。如有发生,可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喷杀茶翅蝽;用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2000倍液喷杀桃蚜、胡萝卜微管蚜、苹果黄蚜;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颗粒2000倍液或95%蚧螨灵乳剂400倍液、20%速蚧克乳油1000倍液,喷杀日本履绵蚧、桑白盾蚧、朝鲜褐球蚧;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或1.2%烟参碱1000倍液喷杀舞毒蛾、棒褐卷蛾、棉褐带卷蛾、大袋蛾、茶袋蛾;用20%除虫脲悬乳剂70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喷杀黄刺蛾、褐边绿刺蛾、双齿绿刺蛾、丽绿刺蛾、迹斑绿     日本晚樱
刺蛾、梨娜刺蛾、桑褐刺蛾;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喷杀桃绿颈天牛;用25%扑虱灵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喷杀小绿叶蝉。 2、常见病害日本晚樱常见的病害有:根瘤病,炭疽病和叶穿孔病。   (1)根瘤病:发病时,植株根部出现瘤状物,形态各异,大小不一,颜色为褐色至深褐色,表皮粗糙常出现龟裂状,发生的部位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根颈部或砧木与接穗结合处。植株受侵害后常表现为生长不良,植株矮小。防治方法:将受害植株掘起,冲净泥土,将根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8分钟,浸泡后进行冲洗,然后再栽植;将瘤状物切除,并在伤口涂抹0.1%升汞溶液,再进行栽植。   日本晚樱   (2)炭疽病:发病初期幼嫩叶上着生有圆形病斑,病斑愈合后可形成穿孔,6月份以后叶片变硬,叶面上病斑粗糙,为褐色不规则状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并引起枯芽。防治方法: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交替喷施,连喷3~4次,每次间隔7~10天;发病期禁止对植株进行叶片喷雾。 (3)褐斑穿孔病:发病时,叶部初起着生有灰褐色圆形小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形成直径3厘米左右圆形斑,病斑边界清晰,外部是紫褐色,中部白褐色,带有轮纹,病斑枯死脱落后形成不规则的穿孔。防治方法:发病后可喷施50%加瑞农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园林用途
  为重要的蔷薇科梅属园林观花树种。其花大而芳香,盛开时繁花似锦。  日本晚樱
适宜丛植、群植、列植等。中国自古以来即栽植樱花,但记载很少,故不如桃、李、杏、梅、梨、海棠等之享有盛名。但从白居易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及古诗:“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余花发更迟,赖有春风嫌寂寞,吹香度水报人知”等句中亦可见其观赏价值了。   因此,如果梅花是以清雅著称,桃花是以浓艳取胜,则樱花类既有梅之幽香又有桃之艳丽,品种更多达数百种,所以实应给以应有的重视加以大力发展。在日本则定为国花,每当樱花盛开之时,全国欢度樱花节,扶老携幼、红男绿女在樱花林下载歌载舞,呈现一片举国欢乐,喜庆而富于朝气的场面。在配植上应注意发挥各种不同种类的观赏特点。一般言之,樱花以群植为佳,最宜行集团状群植,在各集团之间配植常绿树作衬托,这样做不但能充分发挥樱花的观赏效果而且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在庭园中有点景时,最好用不同数量的植株,成组的配植,而且应有背景树。山樱适合配植于大的自然风景区内,尤其在山区,可依不同海拔高度、小气候环境行集团式配植,这样还可延长观花期,丰富景物的趣味。东京樱花由于具有华丽的风采,故以用于城市公园中为佳。   日本晚樱中之花大而芳香的品种以及四季开花的“四季樱”等均宜植于庭园建筑物旁或行孤植;至于晚樱中的“大岛樱”则是滨海城市及工矿城市中的良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