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以来肥西苗木产业都是在自然状态下生产,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应付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从而遭遇了2003年的那场“寒流”。因此,走标准化生产之路,培育适销对路的大规格精品苗木,成为肥西人当前的共识。正是由于这种理念的转变,使得肥西花木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二、政策促进,加速产业转型
为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和集约经营,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扶持办法,鼓励企业走标准化、规模化道路。办法明确规定,不分所有制形式,凡达到标准的补助2万~5万元。
新政策像一块磁石,吸引了众多企业、个人投资发展花木产业,并涌现出了70家明星企业和一批龙头企业。很多搞建筑工程的老板纷纷调整投资介入苗木花卉生产。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合肥市已有近1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苗木花卉产业。社会各界的积极投入,注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观念的更新和理念的创新。他们全部采用现代工业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标准组织生产,多种手段营销,为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三管齐下,广寻市场商机
一是办展会。从2003年开始,每年一届的苗交会帮助许多企业和农户寻到了商机、找到了销路,更扩大了花木影响,树立了产品形象。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合肥苗交会上,肥西县仅开幕式首日就签下苗木花卉投资交易协议287份,投资总额达1.6亿元,其中,意向性协议185份,金额8027.3万元;正式协议102份,金额7580万元,成为此次苗交会的最大赢家。二是建立现代营销网络,实行网上销售,虽然目前才刚刚起步,但前景十分广阔。三是发展经纪人队伍。肥西现有专业经纪人3000多人,他们走南闯北推销花木,捕捉市场信息。同时通过建立网站和销售网点,畅通了销售渠道。
四、多元联动,拓展发展内涵
苗木花卉产业的崛起和转型升级,带动了肥西的乡村旅游等产业多元化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借助花木业发展乡村旅游,只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许多企业依托花木产业搞起了绿化工程,有的发展物流运输业,有的发展花木零售业……
在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春风吹拂下,肥西人开始描绘这样一幅蓝图:将“中国中部(肥西)花木城”建设成为中国中部的花卉苗木集散中心、交易中心、研发中心,在全国形成“东有萧山、西有温江、中有合肥”的三足鼎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