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干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2008/5/15 10:50:49

 石榴干腐病是石榴树主要病害,陕西、安徽、江苏、山东等省都有发生。山东枣庄市石榴产区发病普遍而严重,分布于峰城榴园镇、市中渴口镇、薛万南常镇,石榴干腐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了引起花蕾、花、果实早期脱落,染病果实品质降低,最后失去经济价值。枣庄市石榴面积1万公顷,有树915万棵,因病、虫及其它因素造成产量低而不稳,一般年份采收期病果率达9.7—38.6%,严重者病果率达60.57%,贮藏期造成大量烂果,为此,我们于近几年对该病害进行了研究,现将此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花器、果苔、新梢、蕾期即可发病,花瓣受侵部分变褐,花萼受害初期产生黑褐色椭圆形凹陷小病斑,有光泽,也可在花期产生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浅褐色,组织腐烂,后期产生暗色颗粒体,即分生孢子器。

  

  幼果一般在萼筒处发生不规则形,像豆粒大小浅褐色病斑,逐渐向四周扩展直到整个果实腐烂,平均每天以0.47—2.25厘米的速度扩展,颜色由浅到深,形成中间黑边缘浅褐界线明显的不凹陷病、发病5—6天即可从先发病部位逐次向外产生黑点,子室内腐烂较快。从树上落下的无病果,3—14天即全部发病腐烂。7—9月份当果面上有贴叶时,叶子下果面上容易产生病斑。成果发病后较少脱落,果实腐烂不带湿性,后失水变为僵果,红褐色。在贮藏期可造成果实腐烂,以后果面产生密集丛生小黑点。

  

  干腐病菌可以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存在于病果、病果苔、病枝内越冬,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在≤10℃或>35℃时不萌发,适宜的ph为3—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相对湿度<45%时孢子不萌发。

  

  干腐病菌可从花蕾、花、果实侵入,有伤口时,发病率高而且快。病菌在田间主要靠雨水传播,风不能单独传播,风雨交加可导致石榴株间病菌扩散。病菌在花期即开始侵入,此时平均气温已达20℃以上,所以湿度和降雨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萼筒内雄蕊较多,易存雨水,湿度高,一旦分生孢子传播到此处,很容易萌发侵染引起发病,七八月份高温季节,分生孢子成活与萌发受抑,如果降雨,温度突然降低,再则果实由于干湿交替造成自然裂口,外渗物货多,在适温下孢子萌发侵入只需要4天,因而易造成大批果实发病。

  

  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套装:刚坐住果即套袋,可兼治疮痂病,其效果达100%,防治桃蛀螟为害效果达89.02%。采收时观察,凡经套袋者,石榴颜色细嫩、鲜壳、均匀一致。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人工授粉、抹钟状花蕾、合理修剪等措施,可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对保果防病有一定作用,无论花期、果期发病率都在5%以下。

  

  药剂防治:早春喷雾3—5°石硫合剂,5—8月份喷1∶1∶160波尔多液,40%多菌灵0.17%溶液等交替使用,每15—20天喷一次,效果较好,平均防效为75.54%。 作者:张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