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桧柏 >> 详情显示

沙地柏的生态特征及扦插技术

2010/8/24 7:28:53

沙地柏的生态特征


常绿矮生匍匐灌木,高不及1m。茎平行或侧斜生长,分枝多,小枝密集。叶小,密生,分刺叶、鳞叶两型:刺叶多生于幼树,长5~7mm、宽1.2~1.5mm,端部尖锐,触有刺感,叶与枝茎张开角45°左右,多为对生,基部枝条有3叶或少有多叶轮生;鳞叶甚短,交互对生,贴于枝茎,背面中肋有腺体。根系发达,侧根密生,茎基土下部分极易生不定根。球果生于下弯小枝顶端,倒三角状,表面稍有白粉,成熟时呈褐色、蓝紫或黑色。


沙地柏原产于我国西北天山、祁连山及沙漠边缘地带,生于多石山坡及沙丘山的干旱贫瘠环境中,适应性强,喜光、喜凉爽干燥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耐寒、耐干旱、抗盐碱的特性,并且能在沙地林下以及沙埋的环境中正常生长。沙地柏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栽培多年未发生病虫危害,具有抗病虫能力。沙地柏在黑龙江省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长速度比其他松柏幼苗快得多,当年栽植的幼苗生长量可达40~50cm,第2年即可产生大量分枝,扩展覆盖面可达0.5平方米。沙地柏属匍匐灌木,高不及1m;枝密,斜上展,小枝细,径约1mm,近圆形。鳞叶交叉对生相互紧贴,先端钝或稍尖,背面中部有明显的椭圆形腺体;刺形叶常生于幼龄树上,雌雄异株;球果熟时呈暗褐紫色,被白粉:种子1-4粒。喜光,喜凉爽干燥的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涝。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栽培管理简单。


沙地柏的扦插技术


嫩枝扦插方法:7月中下旬选当年生带叶枝条作插穗,长10-15厘米,将基部2-3厘米处的针叶全部去掉。用刀片将插穗基部削出新茬,在500ppm萘乙酸溶液中快速沾一下,然后在沙床上扦插。密度6x6厘米,深度3厘米。插好后用8号铅丝或钢筋,横跨床面每隔40厘米支起一道拱架,拱顶距床面50厘米左右,上覆塑料薄膜,四周用砖压严。棚内装设喷雾装置,棚上盖苇帘遮荫;棚内温度要保持在35℃以下,超过35℃时喷水降温。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要在85%以上,低时要及时补充水分。30-40天插穗开始生根,一般成活率达95%以上。


扦插苗在拱棚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即可定植在大田里,株行距2X2米,栽前挖40厘米x40厘米x50厘米的穴,将苗木放入穴内,填土至2/3时,将苗轻轻上提,然后用脚踩实,再填土至坑满,再踩实,浇透水,过6-10天后,再浇一次透水,封坑。成活率在90%以上。沙地柏生长速度快,当年主梢能长40-60厘米,第三年春季即可上工程。


沙地柏夏季扦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