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 一些村子葡萄面积不少(包括一些大公司建的基地),因资金等原因,缺乏统一的技术管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偶尔请一些挂名的专家讲讲课,那只是走过场,不能跟踪技术服务,解决不了实际技术难题。个别所谓的“专家”假讲课之名而行推销农药之实,严重误导了果农。一些果农种植热情很高,但苦于没有技术,今年栽树,明年砍树,挫伤了其积极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负载量过大。 一些果农心太重,一味追求产量,每667m2(亩)放到3000kg~4000kg,造成果实不着色,颗粒小,果实商品率低,4000kg只卖了1500kg的钱,丰产不丰收。
三、盲目使用膨大剂,造成严重裂果。为了增加单果重,一些果农对膨大剂不加选择地使用,一个生长季节,4~6次使用宝美灵、比效隆等膨大剂,破坏了果实表面的保护层,造成了大量的裂果、落果,果实病害随之加重。
四、架式不合理,日烧严重。 一些果农不了解红地球生长习性,仍采用传统的篱架栽培,造成枝条生长极性过强,为控制树势,要反复摘心,费工费时;同时篱架栽培使果实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日烧严重。2003年个别园子因日烧几乎绝产,损失惨重。
五、受劣质农药之害,贻误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由于某些法规不健全,一些劣质农药(特别是杀菌剂)仍冲斥市场。一些农药尽管成分一样,但因厂家不同,名称也不一样。使得果农雾里看花,不知如何选择。一但买到伪劣农药,不但不治病,反而贻误了最佳防治时期,造成病虫害大发生,后果可想而知。
六、果农各自为政,打药不及时,存在侥幸心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红地球葡萄进入栽植第5年后,病害将逐年加重。一些不适宜地区,因雨水多,病害无法控制,只好砍树。
七、贪图便宜,使用劣质套袋或二次袋。一些果农对套袋认识不足,认为什么袋都可以,甚至使用二次袋。一些劣质袋通风透光差,见雨就变形,起不到套袋作用;二次袋消毒不彻底,携带病毒,加重了果实的病害。
八、施肥不合理,氮肥过多,果实不着色,销售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