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葡萄 >> 详情显示

常用的葡萄架式有哪几种?

2007/12/23 15:32:00

(1)篱架。架面与地面垂直或略有倾斜,沿行向每隔一定的距离埋设立柱,立柱上拉数道铅丝,枝蔓引缚到铅丝上,形状似篱笆或篱壁,故称为篱架。根据篱架的结构不同又分为单篱架、双篱架和宽顶篱架3种。
       单篱架单篱架适用于窄行密植(株行距为1-2×2—3米)葡萄园。在葡萄行内每隔6—8米埋设一根支柱,地上高度1.5—2米。支柱上拉3—4道铅丝,从地面向上每隔40-50厘米拉一道,将葡萄枝蔓均匀地绑缚在铅丝上,每行形成一道葡萄篱笆。
  单篱架的主要优点是适宜密植,单位面积内栽植株数多,产量高,通风透光好,利于改善果实品质,便于管理;缺点是植株近地面部分容易郁闭,湿度较大,枝蔓和果实易染病害。
       双篱架结构基本上与单篱架相似,不同的是一行葡萄由一道篱壁变成了两道篱壁。两壁间距基部60—70厘米,顶部约80—100厘米。葡萄栽在两壁当中,枝蔓引缚在两边篱架的铅丝上。建造时可用双排支柱,也可用单排支柱而每柱上加3-4道横木梁。(图6)
  双篱架双篱架的优点是单位面积上能增加架面,可容纳较多的枝蔓,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从而产量高。缺点是光照及通风状况不及单篱架,肥水条件要求高,管理操作等(如土壤管理、喷药、修剪)不方便,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架材费用高。
       宽顶单篱架是在单篱架立柱的顶端加一横梁,呈“丁”字形,放又称丁字形架。横梁的长度约60-100厘米,横梁的两端各拉一道铅丝,在横梁的下方30一40厘米处再拉一道铅丝即成。这种架式适于龙干形整枝和短梢修剪,龙干引缚到第一道铅丝上,结果枝(新梢)均匀引缚在横梁两端的铅丝上。
  这种架式的优点是增产潜力大,病虫害较轻,便于管理,节省人力和架材,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等。在埋土防寒地区采用时,如果主干高而粗大则不易弯倒防寒。这种架式应加以改进,可降低主干高度,并使其有一定角度;主于达到一定粗度时,可有计划地进行更新。
  (2)棚架。在垂直立柱顶端架设横梁,其上牵引铅丝(或竹竿、木杆),形成一个倾斜或水平的棚面,枝蔓分布在距地面较高的棚面上,故称为棚架。根据棚面的大小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大棚架、小棚架和篱棚架3种。此外,在某些地区还有一些特有的地方传统棚架类型,例如,河北省琢鹿的“独龙架”、宣化一带的“漏斗架”,以及山西省的苇绳矮棚架等。这些古老的架式常有立架简便、就地取材等优点;但生产效率较低,管理不便,已逐步被淘汰。
        大棚架架面较长,一般在6米以上,且架面倾斜。大栅架一般后部高约0.8~1米,前部高约2~2.2米。昌黎凤凰山一带葡萄园全部采用倾斜式大棚架,架长8~15米或更长,葡萄栽在梯田上或零散栽植于树坪中,架下土壤管理集中在植株附近4~10平方米的范围内,地上部枝蔓借助于大棚架充分利用山坡地或山间沟谷的广阔空间。这种架式可以多占天少占地,在庭院成地形比较复杂的丘陵山坡、沟谷栽植更有明显的优越性。只要栽植穴土壤得到改良,便可栽植葡萄,且枝蔓能很快布满整个空间,能充分发挥生长旺盛品种的增产潜力。平地栽植时,因行距较大不利于早期充分利用土地和早结果、早丰产。架面过长时,若管理不当,容易出、现枝蔓前后长势不均衡现象,结果部位前移,后部空虚,先端枝蔓上的果穗营养供应不足而易发生水罐子病(有的称为转色病)。
       小棚架的结构与大栅架相似,只是架长不超过6米,在4~6米之间。由于行距缩小,单位面积栽植株增多,与大棚架相比有利于葡萄的早期丰产;对植,株管理(包括上架、下架)较为方便,枝蔓前后生长均衡,产量稳定;衰老枝蔓较易更新,且对产量影响较少。因此,这种架式是目前葡萄产区应用较多的一种。
       棚篱架与小棚架基本相同,只是架面的后部提高至1.5米以上,前部高约2~2.2米。这样,一株葡萄兼有两个架面,即篱架面和棚架面,故称为棚篱架。
  棚篱架除兼有棚架和篱架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空队达到立体结果。棚篱架的缺点是由于棚架架面遮盖,往往使篱架架面受光不良,影响篱架架面的果实产量和质量。这种架式的主蔓在篱架架面上直立向上生长,至棚架架面时又骤然转向水平(或稍有倾斜),容易加剧主蔓前后生长的不均衡。因此,在主蔓转向棚架架面时,应有一定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