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葡萄 >> 详情显示

酿酒葡萄过热后的冷思考

2010/9/21 14:42:37


  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葡萄酒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
特点是:先进酿酒工业设备的采用和合资葡萄酒厂的建立,产品由过去以甜酒为
主的格局转变为以干酒为主;从以配制为主的非纯汁葡萄酒转变为以100%的纯汁
葡萄酒为主,涌现出了张裕、长城、王朝、龙徽等葡萄酒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
但我国葡萄酒行业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在生产和产品质量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尽管原因很多,但根本性的一条就是酿酒葡萄的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国内:单一品种难寻出路
  1998年,原中国轻工总会做出了这样一个预测:1999-2010年,我国葡萄
酒产量将从1998年的近30万吨增长到80万吨,市场需求将保持每年15%的增长率
。一时间,有实力的葡萄酒企业纷纷建设酿酒葡萄基地,长城投巨资在怀涿盆地
建起10万亩基地;张裕在得天独厚的国际葡萄酒城烟台发展了5万亩基地;王朝
也在山东蓬莱和河北秦皇岛建起了万亩基地。到1999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
就达到了38万亩,产量也日益增长,然而截至2000年,全国葡萄酒厂一年连酿带
灌,总产量还是突不破30万吨。酿酒葡萄产量的膨胀导致在现有需求状况下原料
严重过剩。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葡萄高效施设栽培新技术与观光葡萄园建设高级
研修班专题讲座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孔庆山研究员就我国酿酒葡
萄生产现状做了剖析,他说,我国酿酒葡萄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
着较多问题,亦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我国酿酒葡萄育种、推广工作落后,近
年来新发展的品种多为舶来品,缺乏自己繁育的新、特、优品种,仅有的几个品
种花生产中也得不到广泛应用;其次,在栽培技术方面,国外在80年代已实现了
葡萄修剪、病虫害防治的机械化,而我国目前还处在人工管理阶段,虽管理较为
精细,但费事费力,生产成本较高,缺少国际市场竞争力;再次,在标准化方面
,国外葡萄产业发达的国家无论在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酒方面都制定有相关标准,
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而我国在此方面则刚刚起步;第四,我国葡萄种
植者多缺少商品生产意识,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质量,使产品构不成优质商品,
缺少市场竞争力。
 90年代中期,我国的红、白葡萄酒比例还相对合理,后来,由于舆论的引导
,我国红葡萄酒迅猛发展,使得刚刚形成的白葡萄酒原料基地处于濒临毁灭的边
缘,这反映了我国葡萄酒业酒种结构不合理的一个方面。
 我国幅员辽阔,生态条件千差万别,每个优良酿酒葡萄品种都有一定的地域
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在葡萄良种区域化方面从未进行过全国性的系统研究,致
使某一时期全国性的一窝蜂地上某个品种,事后某些地区因品种不适而又毁树,
这一现象在当前也不无存在。
  国外:“生态栽培”渐走俏
  中国农业大学果树系罗国光教授指出,近20年来,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迅速,
已进入世界主要葡萄生产国前10名,但与
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包括生产水平、产品质量、效率和成
本等。在葡萄和葡萄酒的生产科研及组织管理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加强或改
进。
 从世界范围看,酿酒葡萄品种仍是以传统的老品种为主,但是数十年来,世
界许多国家的葡萄育种家通过长期精心的营养系选种工作,已获得许多优良的营
养系或无性系,如霞多丽、赤霞珠。梅鹿辄、琼瑶浆等。
 优良的葡萄品种数以百计,但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世界先进的
葡萄生产国都非常重视葡萄品种区域化。以罗马尼亚为例,其年产葡萄酒约67
万吨,主要栽培11个优质白葡萄酒品种及6个优质红葡萄酒品种,并实行严格的
葡萄栽培和品种区域化,葡萄酒的生产有明确分工,每一葡萄区都生产有适应本
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的、有特色的葡萄酒;同时对酿酒葡萄的产量严格控制,一般
每公顷仅约5-10吨,而且不提前采收,有时还要延迟,直到达到所需的成熟度。
 欧美国家对酿酒葡萄的品质k有严格要求,优良的酿酒原料需要积累足够的
含糖量和含酸量,还要积累适当的色素、酚类物质和芳香物质。美国规定,酿
造佐餐酒的葡萄应达到的白利精度为20-23度或对一23度,这样,在葡萄发酵后可得约if%-13%的酒度。
  欧美国家还普遍推行葡萄嫁接栽培,推广无病毒苗,在葡萄园的建立和管
理方面,大都已形成稳定的规范化
体系。近年来,随着有机农业的倡导,“葡萄生态栽培”越来越受到重视。其
主要内容是以行间种草代替休闲,以行内覆草代替使用除草剂,在夏季割草2-
3次,覆盖在行内,以减少土壤机械作业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停止使用氮素化肥。试验证明,葡萄生态栽培在保护土壤结构、增进微生物
群落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等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并使葡萄产量和品质提高,生
产成本下降。
 国际经验证明,积极扎实地展科学研究工作,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是解决葡萄酒生产问题的有力保证。搞好技术普及,健全生产资料供应和销售服务体系,保证生产着良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
效益,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运用新技术开拓新领域
 近几年来,我国酿酒葡萄生产存在过分追求产量的倾向,且已影响了葡萄
原料的品质,在生产中常常可以见到,优良的葡萄品种,并未生产出优质的葡
萄。为此,罗国光教授提出,在大力推广名、优、特品种的同时,以优质丰产
为中心,实行“葡萄定向栽培”技术。所谓“葡萄定向栽培”就是产品规格一
定、符合市场需要和技术要求明确的葡萄栽培。其特点是:第一,有明确的品
质要求,注意商品性;第二,确定适度的丰产指标,不盲目追求高产;第三,
采用比较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天津王朝葡萄酒公司和青岛华东葡萄酒公司就在
其原料基地上大面积推广标准化的整形修剪技术,已获得良好效果。
  农业部科教司原司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费开伟研究员针对目前
我国葡萄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和传统观点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第一,效益第一、防止“过热”。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在规划酿酒葡萄基
地时,习惯于片面追求规模,动辄计划发展几千、几万亩,并往往力求在“
年内一气呵成。结果,苗木和定植质量很难保证,定植后才发现资金不足,无
力搞好管理和培训,影响结果和优质丰产,同时,对大量结果后的贮藏、加工
和营销又缺少思想准备和安排,届时果贱伤农,十分被动。
 第二,加强调查,防止“偏热”。由于信息不畅,发展时容易一哄而上,
往往不惜高价购苗都去发展同一品种。目前,各地种植的酿酒葡萄多是赤霞珠
和梅鹿辄,形成了全国葡萄一片红,有些地方的赤露珠价格已从每公斤3-4元
降至0.80-l.20元,有的甚至无人问津。要特别强调的是,加工品种的种植
面积必须与加工厂的能力相适应,否则农民将遭受巨大打击。
 第三,优质高效、防止高产。我们曾为我国高产葡萄园6000-8000斤的水
平自豪过,总想高产高产再高产,不计成本,不计质量,保持“先进”水平。
美国是葡萄生产大国,全国平均亩产也只有2300斤,法国和意大利分别只有
1000斤和1240斤,他们为保证葡萄酒的质量,非常重视控制产量,明确以质量
求效益。所以,“优质高效、适度丰产”是我们今后追求的目标。
 第四,加强区别,正确定位。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应选择最适宜本地立
地条件、能充分表现其优良特性的酿酒葡萄品种,形成本地的优质特色产品,
以获得最佳效益。
 第五,注意标准,下决心联合。现在有很多优良品种,因栽培缺乏标准化
,质量参差不齐,使优良的品种并未生产出优质的葡萄。再有,我国地少人多
,小农户的实力单薄,劳动生产率低下,为了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取得更好
的效益,全国的专业户、企业家、农村带头人不要只满足于个人的出色成就,
要敢于带头把周围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致富,毕竟个人的能力再大,长期应
付大市场的风云变化,还是有可能被击败致伤的。
《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