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顶叶甲和葡萄叶甲
分类、为害及参考图片
葡萄沟顶叶甲Scelod ontalezoisii Baly和葡萄叶甲Bromius obscurus(Linnaeus),均属昆虫纲,鞘翅目,叶甲总科,肖叶甲科。
葡萄沟顶叶甲和葡萄叶甲的为害习性相似,成虫啃食葡萄地上部分,叶片被咬成许多长条形孔洞,重者全叶呈筛孔状而干枯;取食花梗、穗轴和幼果造成伤痕而引起大量落花、落果,使产量和品质降低,葡萄在整个生长期均可遭害;幼虫生活于土中,取食须根和腐植质。葡萄沟顶叶甲的寄主植物有葡萄和乌头叶蛇葡萄,还可为害核桃、榆、香椿、桑等20多种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有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和台湾。葡萄叶甲寄主有葡萄;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甘肃、江苏等。
形态特征
葡萄沟顶叶甲 成虫:体长3.2~4.5mm,长椭圆形,宝蓝色或紫铜色,具强金属光泽,足跗节和触角端节黑色。头顶中央有1条纵沟,唇基与额之间有1条浅横沟,复眼内侧上方有1条斜深沟。鞘翅基部刻点大,端部的细小,中部之前刻点超过11行。后足腿节粗壮。卵:长棒形稍弯曲,半透明,长0.9~ 1.1mm,淡乳黄色。幼虫:老熟时体长2.4~2.6mm,头淡棕色,胴部淡黄色,柔软肥胖多皱,有胸足 3对。蛹:裸蛹,体长3.0~ 4.0mm,初黄白色,近羽化前蓝黑色。
葡萄叶甲 成虫:体长4.5~ 6.0mm,椭圆形,暗黑色或鞘翅为棕红色;触角基部4节棕黄色,其余黑色。头顶具皱纹,中央有1条纵沟,鞘翅刻点密,基半部有11条左右不甚明显的纵凹纹。后足腿节粗壮。卵: 长椭圆形, 长 1.0mm,半透明,乳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7.5mm,头淡黄色,胴部乳白色,肥胖多皱,有胸足3对。蛹:裸蛹,体长5.Omm,乳白色略带粉红色,刚毛在复眼上方有2根,胸背前方横列4根,其后方还有4根排成梯形,腹未有1对臀刺。
发生规律
葡萄沟顶叶甲 在陕西省丹风县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葡萄根际土壤中越冬。翌春 4月上旬葡萄发芽期成虫出蛰为害,4月中旬葡萄展叶期为出蛰高峰。5月上旬开始交尾, 5月中、下旬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在土壤中生活,6月下旬筑土室化蛹,越冬代成虫陆续死亡。6月底至7月初当年成虫开始羽化,取食为害至秋末落叶时入土越冬。全年中5月上旬和8月下旬为两个成虫高峰期。卵期7~8天,幼虫期15~20天,蛹期约15天,成虫寿命330天左右。
成虫越冬场所以葡萄根际半径15cm,深5cm土层内数量最多,越冬死亡率约10%左右。春季气温高于10C时开始出土,爬行上树为害,5月份大多于8时前后开始上树, 18~20时数量达高峰,20时后陆续下树入土潜伏;8月份上树高峰在10~11时和16~18时,中午高温和19时以后均人土潜伏。成虫1次飞行距离可达4m,受惊时假死坠地。取食约15日后开始交尾、产卵,雌虫一生只交尾1次,以16~17时交尾最多。单雌产卵 19~34粒,在4~5日内产完,多产在深10~15cm的土壤中,少数产在叶面上,散产或数粒聚产。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70%~100%条件下,卵的孵化率为70%~ 100%,35℃以上的高温和湿度50%以下时对卵和幼虫均不利。品种中以开花早、果穗松散的品种如北醇、巨峰等受害较重。
葡萄叶甲 在吉林省公主岭一年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成虫开始出土为害,6月初始产卵;以幼虫越冬者6月底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期拖延很长,越冬代和当年成虫重叠发生,田间成虫数量有2次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卵成堆产在枝蔓翘皮下,极个别产在叶片密接处和表土中。每雌一生平均产卵20次,总卵量300~500粒。成虫昼夜均取食,风雨天多静伏枝叶间或土下,9月下旬早晨气温达—IC时仍可见成虫取食。成虫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利用成虫假死性,振落收集杀死。6~7月刮除老翘皮,清除葡萄叶甲卵。
2.农业防治 冬季深翻树盘土壤20cm以上;开沟灌水或稀尿水,阻止成虫出土和使其窒息死亡。
3.树盘施药 春季越冬成虫出土前,在树盘土壤施4.5%甲敌粉,每公顷22.5kg或 50%辛硫磷乳剂500倍液或制成毒土;还可用3%杀螟松粉剂,每公顷22.5~30kg,施后浅锄。虫量多时在7、8月还可增施1次,杀灭土中成、幼虫。
4.树冠喷药 春季葡萄萌芽期和5、6月幼果期进行。可选用4.5%甲敌粉每公顷22.5kg;50%甲胺磷乳剂1500倍液;菊乐合酯15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 5%来福灵20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液等,对成虫均有良好效果。
供应大量葡萄小苗,欢迎联系洽谈! 013116895198 (刘瑞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