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葡萄 >> 详情显示

葡萄虫害--瘿蚊

2007/9/20 20:21:00

瘿蚊


分类、为害及参考图片
 
    葡萄瘿蚊(Cecidomyia sp.)


    幼虫在葡萄幼果内取食,坐果初期被害果迅速膨大,呈扁圆形,明显比健果大,长至毛樱桃大时即停止生长。果内充满虫粪不能食用,使产量降低。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和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在陕西延安,果穗受害率达10%~30%,重者全穗果粒全部被害。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3毫米,雄虫略小,暗灰色被淡黄色短毛。复眼大,黑色,两眼上方相接。触角丝状,14节,雌虫触角较体略短,末节近球形,雄虫触角较体略长,末端尖。前翅透明,略带暗灰色,仅有纵脉4条。后胸有l对淡黄色平衡棍。足细长。腹部可见8节,各节近后缘具1列短刺。雌虫伪产卵管针状,红褐色,雄虫抱器呈钩状略向上翘。
    幼虫  老熟时体长3.0~3.5毫米,橙黄色,扁纺锤形,无足,体表满布细鳞状小突起。头很小,中胸腹面有1个前端4分叉的褐色剑骨片,腹末内小突起2个。
    蛹   体长约3.0毫米,裸蛹,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头顶有l对深褐色的刺突。
 
发生规律
 
    据陕西延安和山西地区观察,在葡萄上1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发生于5月上、中旬,葡萄显蕾期为成虫盛期。5月下旬落花后被害果即表现症状,果粒膨大呈扁圆形,果面呈青绿或红褐或青红色,果梗细长,萼片、花冠和花丝长时间不脱落。幼虫期20余天,6月中旬老熟后即在果内化蛹,6月下旬为盛期,蛹期约7天,6月末至7月上旬为当年第一代成虫羽化期,以后发生情况待研究。
    成虫羽化多在晴天,以下午15。18时羽化数量最多,白天活动,飞翔力不强,产卵较集中,一个果穗的多数果粒均受害,以葡萄架中部果穗受害较重。每果内大多有1头幼虫,落花后受害幼果约经10天,其体积较健果约大1倍,以后便停止生长。化蛹前幼虫在果内先做光滑的丝巢,羽化时用额刺在果中部顶破果皮呈圆形羽化孔,并将蛹壳的一半带出孔外。
    葡萄品种以龙眼受害最重,早生黄、玫瑰香次之,而无核白、黑汗、紫玫瑰、巨峰等品种很少受害。幼虫期天敌有小蜂科1种,寄生率45%~78.3%。
 
防治方法
 
    1.葡萄显蕾期至初花期,喷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2.5%绿色功夫乳剂1000倍液,毒杀成虫。
    2.摘虫果,在6月以前成虫尚未羽化以前进行,并及时深埋。
 


供应大量葡萄小苗,欢迎联系洽谈! 013116895198 (刘瑞庭先生)


Tags:葡萄病虫害   葡萄病虫害防治   葡萄病虫害的防治  葡萄病害的防治  葡萄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