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园林栽培棕榈,容器栽培条件下对同样的营养缺乏更为敏感。而对于不同缺乏程度,其相应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容器基质一般比土壤更酸些,保持养分的能力也更强些,于是养分的淋洗和溶解度低便不再成为问题。同样,棕榈容器苗常常施用缓释肥,或定期的施用液体肥料来预防大多数缺素症状的出现。
氮素缺乏是棕榈植物容器栽培中最普遍的症状,单单是由于基质中的氮不足而引起的。这是最典型的容器产品限制元素。如同在绿化养护中K、Mg和Mn也是及其缺乏的。容器栽培时K的缺乏出现在肥料中所含的K元素较少被利用的情况下,同样Mg的缺乏出现在Mg不足或基质中的白云石含量较低时。因而用白云石对容器栽培基质的改良是非常必要的,除非其他来源的Ca、Mg添加在施肥计划中。
S缺乏偶见于未施用硫酸盐肥料的容器栽培中,表征与Fe元素缺乏症状类似,只有通过叶片的营养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Mn元素的缺乏在容器栽培时更为少见,因为容器栽培介质通常偏酸,并且Mn在低pH值条件下是高度可溶的。
Fe缺乏在棕榈容器栽培时是非常普遍的。通常容器底部根系集中,土壤通气性较差,导致Fe元素缺乏。棕榈上盆栽植一般比最初种植时要深些,虽然效果相同,但这是容器栽培棕榈Fe长期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叶面喷施FeSO4可以暂时缓解这个问题,但永久的校正只能在灌溉条件良好的新基质中调整至适当的栽植深度来实现。正因如此,使用不易破碎分解的栽培基质,从而避免基质颗粒变小和通气性降低,对于棕榈植物容器栽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研究表明,穴施(相比于面施)缓释肥阻止了基质的快速分解,大大减少了由于土壤与土壤通气性相关的营养问题。
其他必需元素如P、Ca、Cu、Zn和Cl一般在施肥计划中遗漏时会表现出缺素症状,但这些缺素症状在容器棕榈植物生产或是绿化养护中通常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