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报道的内容看,受冻害损失最大的是加拿利海栆大树—上海申谊教卫绿化景观公司去年11月份所栽4棵价值6O万元的加拿利海栆大树全军覆没,上海“聚隆”、“春沁”、“绿地集团”等绿化公司也有同样遭遇;其次就是华盛顿棕属的W.robuSta。根据国外资料这两种棕榈耐寒力可达-10℃,那为什么在-6℃左右就出现冻害呢?
广东棕榈园林集团公司邀请11位业内专家经过调研,认为异常的低温天气是造成冻害的主因,并就专家意见作出引种棕榈须考虑气温突降因素的结论。
我长期在长江流域从事“南棕北引”研究试验工作,从华东做到华西,历时30余年,引种过50余种棕榈科植物,并在长江南北设立了20多个联系观察网点,对多种棕榈的引种驯化、耐寒极限及最佳适生区有所了解,也在报刊杂志及专著《引种棕榈图谱》中发表过相关论述。在长江南北引种棕榈,让北方也能拥有一片棕榈椰林景观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因此,为使南棕北引少走弯路,我感到有责任针对“上海棕榈冻害”问题,不避亲疏,就事论事、直抒己见,祈望能以一家之言供业界参考、商榷并请专家学者指正。
愚以为,杭州湾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冬季寒潮频乃,气温突降,极端最低温度达到-5℃至-7℃,甚至出现更低一些的温度都在正常气候现象范围内,更不是天灾;倒是之前多年的“暖冬”才真正属于气候异常现象。从全国范围看,自秋末至春初,“气温突降”是伴随始终的常规气象过程。因此,把上海棕榈冻害归咎于正常的气温突降或持续低温是没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
据在下分析上海棕榈冻害的真正根源不在天灾而是盲目引种和人祸所致。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证并简要阐述如何正确引种。
1. 南棕北引不是“南棕北运”
南棕北引重在“引” 把原产于南方的棕榈植物引种到北方,就是我们所说的南棕北引。南棕北引的关键在“引”字上,即引种驯化。“把植物从一个地理气候带移种到另一个地理气候带叫引种;驯化则是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能力的利用和改造。”这就是引种驯化的经典定义。言简意赅,内涵极深。
我们引种的棕榈主要用于园林观赏,驯化所能及的,也只是对棕榈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能力做到尽可能充分的利用,因此目前用于园林的棕榈植物绝大多数是“种”,而不是业界常说的“品种”。至于改造棕榈的适应性,就意味着通过人工育种技术改变棕榈的遗传基因,这一工作当前仅限于在椰子、油棕、桃棕等经济作物中进行。培育观赏棕榈的耐寒品种是科研工作者今后面临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引种材料事关成败
相关信息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