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来源
1999年由昆明引进的玫红色盆栽品种。
2、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
以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芽的诱导和增殖: ms十蔗糖 3%十琼脂 0.6%。生根培养: 1/2ms十蔗糖2%十琼脂0.6%,附加不同品种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PH值5.8—6.0,按照常规方法灭菌,培养室温度22—25℃,光照强度 15OO LXX,光照时数12—14h,(注:由于大岩桐的叶面上布满绒毛,绒毛中有许多细菌和杂物,用稀薄皂液浸泡后,流水冲洗2小时,再进行接种。)
二、试验过程与分析
1、无菌系统的建立是整个试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中外植体的选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采用植株的不同部位接种发现分化率有很大的差异。
由表1可见,利用大岩桐的嫩叶作为外植体,丛生芽发生率较高,老叶分化率极低,而叶柄无分化现象。
2、芽的诱导与增殖
芽的诱导与增殖以ms为基本培养基,共设计8种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大岩桐以丛生芽的形式分生,因此,芽的诱导和增殖是同一个配方,同时进行的,从分生状况看,以ms+ ba2.0+ naa0.44为最佳增殖配方。
3、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试验中以1/2ma为基本培养基调节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共设计5种不同组合。25天后,试验结果表明,以1/2ma+ naao.04为大岩桐最佳生根配方。
4、炼苗基质的筛选
炼苗的目的是将三角瓶中培养出的苗子,经过一定的锻炼,使之上盆后适应瓶外栽培环境,转入正常栽培。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成活率的高低在于创造的环境是否适合小苗生长包括基质、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通过实验发现,以爆:珍珠岩=1:1时,炼苗效果最佳。炼苗适宜温度为15-25℃,适宜湿度80%一90%,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
待小苗在炼苗基质中生出新根时,即可移栽上盆,转入正常栽培管理。10天施一次营养液,70天后可开花。
三、结论
嫩叶(Icm见方)作为外植体是最佳分化部位,经筛选后最佳诱导及继代培养配方: ms+ba2.0+ naa0.4,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1/2ms+naa0.04,炼苗基质以蛭石:珍珠岩= 1:1最佳,生长最好。
参考文献:
1、裘文达编著(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2、曹孜义、刘国民编著(实用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教程)
3、陈俊渝、程给河主编(中国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