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椿的栽培管理及应用
红叶椿栽培管理
红叶椿属椿科臭椿属,雌雄异株,现泰山上保留着两棵大树,2002年10月经山东省种苗研究院和省林业厅鉴定,定名为红叶椿。 红叶椿3月下旬至6月叶片红亮鲜艳具有光泽。到夏、秋季叶片上部为紫红色,新稍鲜红色,老叶变为绿色。生长速度快,5月至9月为苗木最适生长期,日生长量2厘米左右,芽间距5至12厘米。红叶椿适应性强,抗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均能生长,耐盐碱,抗寒,大苗能耐零下30度低温,并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用于城市、荒山、厂矿的绿化美化。 红叶椿主要以嫁接繁殖,用臭椿或千头椿做砧木。春、夏、秋三季均可嫁接;春季在3月中、下旬用带木质芽接,成活率可达90%左右,当年生长高度3米以上、干径2厘米以上。夏季在6月至7月可用皮芽接或带木质芽接,成活率高达95%以上。嫁接部位在砧木30厘米以上,嫁接芽部位以下要多留叶片,嫁接芽以上留5厘米其余剪掉,接后10至 15天内解绑绳,应避开雨天嫁接。秋季9月中、下旬用带木质芽接在当年生枝条上,成活率在90%以上。嫁接部位以上枝叶不要剪除,为半成品苗。 一年生苗因苗木上半部还未完全木质化,越冬能力差,所以在11 月后未上冻前将苗木刨出,假植储藏保护至第2年早春再进行定植。红叶椿要培养大苗一般每亩定植400株至600株为宜。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定植后当年生苗木高度4米左右、直径3至4厘米。 红叶椿有一定的抗病虫能力。苗期应注意地下害虫,用杀虫剂随水冲施每亩1至2斤。春、夏季椿象易危害树木。可用人工捕捉或用内吸式杀虫剂500至800倍喷撒树干,苗木生长期蝇螨易危害叶片,可用杀螨剂800至1000倍进行防治,用杀菌剂可有效防治撅叶病、卷叶病和根枯病。
红叶椿的应用
红叶椿在国外被称作“天堂树”,属大乔木,彩叶落叶树种,苦木科苦木属。作为臭椿的一个变种,红叶椿对干旱、低温、烟尘,以及盐碱地、病虫害等不良环境因素有着很强的耐受性和抗拒能力。在我国的大部分省份,特别是西北、华北等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推广应用,发展地域十分广阔。除重粘土和水湿地外,几乎各类土壤都能适应生长。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均有栽植。
红叶椿树干通直高大,分枝紧凑,冠形漫圆。红叶椿是从千头椿尖型中选育的品种,分枝特性与树冠形态都与千头椿类似。单性雄株,有着直立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淡黄色,只开花不结实,所以冬季的红叶椿树上没有纸屑似的宿存翅果,枝干轮廓也更加清晰。树叶卵状披针形,长约7至15厘米。芽初生时,嫩叶为棕褐色,小叶叶脉下凹明显,至5月下旬或6月上旬,整个树冠的羽状复叶全部为紫红色,可谓满树皆红,华盖如染,十分壮观。以后下部颜色逐渐变为暗绿色,但在夏季顶部仍有红叶可赏。随着秋梢的生长,枝条顶部的新生叶片仍呈鲜艳的紫红色,红叶簇簇,这一景色,会持续到8月中下旬为止。红叶椿不仅红叶性状稳定而且具有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的特点。红叶椿有诸多优点,可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美化及山区绿化,城市隔离林等生态建设。又因具有抗烟尘,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特性,也可广泛应用于工矿区的绿化、净化。
红叶椿的繁殖方法与病虫害防治 红叶椿的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