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叶植物--银缕梅
银缕梅
1992年我国植物学家发布了一则轰动全球植物界的发现:江苏省宜兴市石灰岩山地里保存了6700万年前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物种——金缕梅科新属新种银缕梅。和裸子植物银杏、水杉一样,银缕梅作为被子植物最古老的物种,是仅存我国再发现了活化石树种。科学家在2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化石中就发现了地球上已经有裸子植物;同样,在距今67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化石中,出现了金楼科植物,随后新生代第三纪,全球气候温和,演化出千万种被子植物物种。在植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金缕梅科植物在植物进化史上有着承前(裸子植物)启后(被子植物)的重要地位。 关于银缕梅的发现和命名,历经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在1935年9月,中山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沈隽,在江苏宜兴芙蓉寺石灰岩山地采集植物标本,它满树枝果,似金缕梅,但又不同,采集标一后,准备进行鉴定,旋因抗日、解放战争爆发,研究工作中断,这份珍贵的标本尘封在实验室里。直到1954年,原中山植物研究所单人骅教授清理标本时,认为这个树种是金缕梅科种群中的一员,与日本的金缕梅相似,但又不能确认,继而指出,这份标本关系重大。1960年,这份标本被误定为金缕梅科金缕梅属小叶金缕梅,使这一重大的科学发现陷入误区。1987年国家在编篡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时,科技人员再次前往宜兴,终于在同类型的石灰岩山地中找到了实物标本。在随后的物候观察中,竟意外地发现,该树种的花器没有花瓣,它不是金缕梅,是金缕梅科中无花瓣类型树种,形态特征与北美的金缕梅科弗吉特族植物相一致,但又与该族各属植物有所差异,是一个新属新种。1992年经植物学家朱德教授定名为:金缕梅科弗吉特族银缕梅属的银缕梅。从此,改写了《中国植物志》小叶金缕梅的误载,一个被子植物中古老的化石树种重新面世,为世人所知。
银缕梅为落叶乔木,树态婆娑,枝叶繁茂。3月中旬开花,先花后叶,花淡绿,绿后转白,花药黄色带红,花朵先朝上,盛花后下垂,远看满树金灿灿,近目的地银丝缕缕。现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