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萧山的绿化苗木走容器化提出来也有四年了,连续四年来,专家、政府、协会,都在引导和推动苗农发展容器苗,政府连续四年都用资金在扶持。我们萧山花木人三年以前就到日本去考察容器苗的生产,去年又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去考察容器苗生产,一共去了七八个国外苗圃生产地。
今年以前,容器苗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到06年底,我们萧山容器苗的面积估计在1000亩左右,生产的量在1500万株。进入07年后,我们萧山容器苗生产有了快速的发展,正像《中国花卉报》有一期在头版头条登载我们萧山容器苗的发展,说是从地栽时期走向了容器栽培时期,实现了产业化升级。今年我们绿化容器苗木栽培达到了4000多亩,像我们邵总、天艺、蓝海这些面积在300亩以上的有20来家,这个发展速度的确是比较快的。今年,统计了一下,提供容器苗用于工程苗的,从06年的1500万株提高到07年的5000万株;同时今年穴盘扦插新优花灌木品种的小苗,共5亿株,成苗估计有3.5亿株,这样的话,07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跨越式的发展当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像刚刚邵总也提到了,其他一些专家对萧山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我们也感觉到了存在的问题。
一、容器苗发展当中受技术水平的制约
我今天听到的很多是介质、设施和设备的问题。其实技术还是困扰我们萧山苗农的一个问题。比如扦插中,本期《苗圃视窗》杂志中也提到了今年红叶石楠、小丑火棘的扦插成活率高的很高,低的很低,这就不仅仅是基质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了,那就需要我们的专家共同来探讨的。技术的问题我想应包括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刚才讲到的基质的配比,基质本来是个材料,但是基质的配比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了,这也是困扰萧山苗农的一个方面。
二、容器的问题
大家都讲到了基质配比是一个问题,其他的还包括容器,如营养钵,原来买的是3分多一个(12×10),现在降到了2分多,但2分多的放在地上,两个月以后就拿不起来了。所以我们提到的容器苗会脱盆,这不光是基质的问题,其实容器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萧山估计明年容器总成品苗1.5亿株,通过我们协会的影响,我可以让我们企业定一个品牌的容器袋1亿株应该没问题的,但是质量一定要保证。你要保证放在地上8个月不会很容易的破。所以今天会场有没有这样的厂家在生产容器袋的?如果有的话,这也是我们苗农很感兴趣的。
三、容器苗成本的控制
容器苗肯定是好的,包括不少专家、企业都讲到了容器苗的好处,但是容器苗一个不利的地方就是成本比较高。成本比较高的话,在我们现在园林工程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我们邵总也讲了,好的比如像森禾、国美、德清阳光,前期栽培的这些,还是有很大的市场;但是更大的市场,我认为还在于如何又能保证容器苗的质量,同时又能控制成本,我们萧山就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容器苗是容器苗,但是成本要控制在市场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不提倡全部用泥土栽培的容器苗,就是上个袋子就叫容器苗了。我们提倡的是保持根系完整,存活率达到 95%以上,生长期又能和高品质的容器苗看齐,刚才国美童民灿师傅也讲到了,德清阳光的5个月就能从扦插到成品,像我们控制在8个月之内,解决一个质量与成本的问题。也请在座的专家和资材供应商、生产商为我们考虑。
容器苗发展总的趋势是好的,但是有些地方不能盲目地发展容器苗。为什么呢?如果没有一定的产业技术,比如德清阳光吴震吴总讲了,他那边还好,还有4、5个村庄剩余的劳动力供应的,但他也遇到了一个问题:生产与销售季节用工的问题,比如说销售,如果一天要拿出10多万株苗来,这个生产的能力有,
但发货的能力没有。像我们萧山,你今天如果要拿出100万株的苗,劳动力那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有专门的一支队伍在从事挖掘,包括上盆的,都是有这个产业链了。同样的容器苗你在其他地方的价格可能会卖得低一些,但像在我们萧山产业发达的地方,可能会高一些,这也有产业氛围的因素在里面。我提出的这个观点是说,容器苗是好的,但也不要盲目的在各个地方发展容器苗。(根据“容器栽培技术与资材研讨会”会上发言整理,发表于25期时尚《苗圃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