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苗的发展趋势

2008/9/19 9:27:58

容器苗的发展趋势



 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我国这几年容器栽培的技术和生产都发展得很快,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讲两个方面。第一,回顾一下容器栽培在我们国家发展的经历;第二,容器苗木栽培今后的前景和大的趋势。因为我对技术细节关注不是很多,我最主要是从宏观方面、从园林苗木的景观应用的角度去关注容器栽培。
一、回顾容器栽培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

我记得是在1993年,那时在北京,刚刚毕业,美国贝蕾苗圃有个叫林斌的,还有一个是香港的公司,想在昆明与我合作搞花卉公司,虽然那时因为我在杭州这边的工作已定,未答应与他们合作去昆明,但从此却与贝蕾公司的人认识,他们送了我资料,并且告诉我他们的网址。从美国贝蕾公司的资料上看,规模很大,而且有421英亩是容器栽培的,那个时候觉得很新鲜,所以我就把贝蕾苗圃公司的状况翻译出来了,从我刚开始关注他们的生产方式到现在,已经有14年了。
1999-2000年的时候,森禾种业要成立,要我参与策划一个项目,那个时候,我就建议郑总,专门就容器栽培这块策划一个项目,那个时候我给森禾提出了一个容器栽培苗圃的可行性报告,当时也在余杭长乐选了址,这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但这个项目森禾也没有真正就马上实施。从1999年一直到现在,容器栽培话题,我与虹越的江总谈得最多,后来森禾和虹越都开始进行了尝试。一直到2002年为止,我们基本还是从资料上了解国外的容器栽培产业,没有真正现场去看。所以2002年4月,我和虹越的江总、美国的郎咸白博士到美国考察花卉苗木产业,在考察了泛美、伯爵种子的新品种展示会这些花卉活动后,我们重点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和俄勒冈州考察了美国的容器栽培苗圃。实际上从产业来说,园林苗圃三分之二,花卉占三分之一,当时就在讲,我们能不能在园林苗圃方面做些工作。
当时去国外看了之后印象非常深,也拍了很多照片,触动也很大。应该说真正容器苗圃的工作应该从那个时候开始加快了进程。我们在俄勒冈州除了看Moloviya的苗圃(灌木容器苗为主)以外,我们还看了有乔木生产的、盆套盆系统的,就是PotinPot。后来又去佛罗里达,郎博士带着我们一起去的,我们看了美国的富饶沃苗圃,也是一个容器栽培苗圃。所以从2002年看了以后,虹越花卉公司,还有国美、森禾,才真正开始了容器栽培的实践。而且后来国内又有很多批人去看了Molivia,除了看容器栽培苗圃之外,我们还拍到了很多当时应该说最好的红叶石楠应用的照片,还有马醉木的照片,现在市面上最早用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江总拍的,所以Moloviya苗圃和佛罗里达的富饶沃就成为我们建立容器栽培苗圃的主要样板。
从这个时候开始,虹越和社还举办了系列的苗圃技术和容器栽培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推动这个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容器栽培苗圃的这个产业,它的栽培技术应该是国内最好的,而且也正在向国内其他的区域包括江苏、四川、北京等地方推广。我感觉到很幸运,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因为江总老是讲,我是比较早提出这个容器栽培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但我呢,是做教学和研究的,本身我没有去实践,而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在做这样的实践工作。特别是江总、郎博士,还有森禾的郑勇平,还有后来阳光的吴总等都开始实施。我感觉我这个想法在很多地方也提了,包括像吴总编也知道,我们实际上在很早的交流信息会上,也曾经介绍这个容器栽培技术,但是真正实施还是我们浙江最快、最早的,现在来看,发展得也非常好。所以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的容器栽培从知道到从比较专业的这个过程对产业未来发展有好处。从我自己来看,是93-94年左右才初步了解,2002年才正式到国外去看。学习容器栽培生产技术,确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向国外学习,先到欧美国家把最先进的东西去看一看,先把人家的东西学到手,再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展,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现在主要从事植物应用、种植实践方面的研究,对苗圃产业技术这一块接触得越来越少,但是植物应用问题是苗圃生产的后续环节,所以最终来说,我对容器栽培这种先进的苗木生产方式还是非常关注的。
二、容器栽培苗圃和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第一,究竟是大还是小?现在很多人对这个容器苗很感兴趣。我碰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问:“包博士啊,我们想在容器里种大树,怎么种?”,我的观点是容器栽培适合中小产品,不适合大乔木等大的产品。容器里面栽培15米、20米高、胸径20公分以上的苗,本身就不现实,这个想法就有错误。按照我所看到的国外的情况,包括我们这里的气候条件,实际上容器栽培苗木产品,还是中小型产品比较多,大的产品还是有问题,所以我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大和小的问题,主要是容器栽培适合中小产品(灌木、小乔木),但是高度和胸径都不宜太大,太大的话生产会有很多技术问题。真正大树栽培国外也有的,在Moloviya旁边有乔木栽培的,可惜我们看到的苗很小,大概那个时候胸径只有4公分左右,我们还没看到特别大的产品。据我所知,国外的容器栽培真正说像香樟、水杉这种乔木栽培也是没有的,这里面肯定还是有很多具体问题。所以第一个我觉得从产品的规格大小定位上来看,容器栽培恐怕是以中小规格为主。实际上我们现在这个苗木产品,在实际应用来看,我们国家的产品规格是偏大了,我们国家有很多20公分以上的苗,国际上则非常少。国际上是七八公分的,最多到10公分、12公分左右这样的苗用得最多,我们现在的苗木产品的规格都比较大,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洋还是土?什么意思呢?我们容器栽培技术就是有些人认为应该全盘采用新技术,凡是完全使用好的介质,好的肥料加上很好的灌溉体系,包括这个容器进行生产,但是也有很多企业是采用土办法来做的,最土的就是直接用土来做了,只是装盆而已,有的可能是要加一部分土壤来节省成本。那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进行生产?我觉得可能跟规格也有关系。我在想,实际上我们这个苗圃生产的产品,在用容器栽培和非容器栽培之间,还是有个过渡的阶段。真正的容器栽培,可能还是要采用容器栽培的手段,完全的介质和肥料控制来生产。但是还有一种模式,特别适合大苗、大的乔木栽培,可能就是控根栽培,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根系的范围来进行栽培,同样可以达到容器苗想要达到的效果。所以这第二个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模式,是完全采用外来的技术呢?还是我们这个土办法上马,土办法实际上也是很多的,我们现在这个老树、大树移栽,都是用砖头围一圈,总而言之看起来像一个大的土球一样这样的一个做法来做。所以我觉得容器栽培是个很好的技术,但是也不能解决我们所有园林产品的问题。这要看你想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然后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这个可能要因地制宜了。
第三,量能够有多大?据美国统计,苗木生产大概80%左右是容器栽培的。这个统计很难看到官方的数据资料,但是从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大致是这样。那么我们国家容器栽培的前景是怎样的?能够达到多少比例?我记得大概在2003年左右,我当时的观点是我们当然不可能像美国那么多,比例那么高,但是估计将来达到10%还是有可能的,当时是拍拍脑袋想的。那么现在当然也很难判断我们的容器栽培今后的规模究竟能够做到多大,这要看市场和消费格局,但总体上应该是比重会越来越大的。
欧洲的苗圃产业和美国的苗圃产业,容器栽培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主要是家庭消费,像法国大概65%的产品,是家庭消费、花园消费。销售是通过花园中心和超级市场进行的,如果不是容器栽培,就没办法卖。因为你要到花园中心去卖,如果是地栽、土球的这个办法,裸根办法就行不通,所以这个和它的市场和消费格局有关系。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外的中小型产品占的比例比较高,乔木产品占的比例低。我曾经看过美国苗圃产业的一个数据,美国每年销售的乔木、大乔木也就是两三千万棵。我刚开始不相信,但是每年美国统计署专门有个统计数字(这两个我没看,因为它是五年统计一次)。他的乔木的供应和我们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大大地超于他了。我们不用说其他,我们就香樟等产品,一上就是几个亿的数据上去,我们国家现在银杏就有10亿棵。所以我们乔木数量多,但是美国、欧洲是中小型的产品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规模绿化早就已经结束了,乔木用量就减少了。它们的城市建设也早就结束了,道路建设也基本上很少了;而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市场,所以乔木用量比较大,中小型产品比例倒反而低。但是外国是中小型产品占的比例高,品种更新也很快。所以我们将来容器栽培的产品究竟能占多大的比例,现在是很难说,但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我们生产这个产品,不管你是容器苗还是一般生产方式的苗,还是要进行市场运用的,这个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容器栽培这个生产方式,现在虽然是大力推广启动阶段,离这个“多”还远着呢!但确实要考虑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搞容器栽培,或者什么样的产品是必须容器栽培来做,或者它是具有优势的。大的产品,特别是在我们东南沿海一带,会更加困难。因为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比较特殊,每年都有台风,如果真正树木很大,你再支撑也没有用,因为房屋都有可能倒塌。所以我觉得在产品类型方面要进行很好的考虑。
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我国的苗木产业的结构性过剩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发展容器栽培,下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可能要对植物材料、植物产品的种类、规格、形态进行产品设计,提高我们这个农业产品的水平,使产业升级。这不光光是容器栽培一种技术,可能还要一个总体的设计,一个总体的判断,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生产。
这些年以来,我是一直在鼓吹和推动容器栽培种植方式的发展,我也就只做了这一点而已。下面我们有很多同仁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工作,我非常高兴,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