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樟容器育苗的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圃地选择、圃地整理和作床、种子贮藏与播种、苗期管理、容器苗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香樟容器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 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 DB33/T 179-2005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容器在育苗中,容器是指用来盛装苗木培育基质的器具。 3.2基质基质是指用于支撑植物生长的材料或几种材料的混合物。 3.3芽苗播种育苗后子叶展开后至长出若干真叶的幼苗。 4 育苗容器 4.1育苗容器应具备的条件有利于香樟苗木生长,制作材料来源广,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保水性能好、浇水、搬运不易破碎等。 4.2容器种类 4.2.1软质塑料容器是用厚度为(0.02~0.06)mm的无毒塑料薄膜加工制成的容器。 4.2.2硬质塑料容器用硬质塑料制成六角形、方形或圆锥形,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 4.2.3穴盘穴盆按照制造材料的不同通常分聚苯泡沫穴盆和塑料穴盆。 4.2.4 网袋 轻型基质网袋一般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 DB3309/T 21-2005 4.2.5 容器规格因育苗地区、育苗期限、苗木规格不同可相应选择适宜容器规格,本标准专指规格为(12×12)cm、(10×12) cm的营养杯。 5 育苗基质 5.1 基质成分及配制要求 5.1.1香樟容器育苗用的基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应具备下列条件: a) 来源广,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肥力; b) 理化性状良好,保湿、通气、透水; c) 重量轻,不带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5.1.2配制基质的材料有黄心土、火烧土、腐殖质土、泥炭、蛭石、珍珠岩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 5.1.3 配制基质用的土壤应选择疏松、通透性好的壤土,不得选用菜园地及其他污染严重的土壤。 5.1.4 基质中的肥料 5.1.4.1 基质必须添加适量基肥,多施有机肥。 5.1.4.2有机肥应就地取材,要既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又能调节基质物理性状的作用。基肥以厩肥、堆肥、饼肥较好,但施用前要堆沤发酵,充分腐熟。无机肥以复合肥、尿素为主。 5.2 基质的消毒及酸度调节 5.2.1为预防苗木发生病虫害,基质要严格消毒,常用的药剂有福尔马林、硫酸亚铁、代森锌、辛硫磷等,具体施用方法详见附录A。 5.2.2 配制基质时宜将PH值控制在5.5~6.5之间。 5.3香樟容器育苗常用基质 a)泥炭30%~50%,黄心土20%~30%,锯木屑20%~30%,有机肥3%~10%。 b)林地中的腐殖质土、未经耕作的山地土、黄土、火烧土和泥炭沼泽土等其中的一种或二种约占50%~60%,取细沙土、蛭石、珍珠岩或碎稻壳(需发酵后)中的1~2种,约占20%~25%,腐熟的堆肥20%~25%。 6 圃地选择 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缓、排灌方便、交通便捷、避风向阳的地方。山地育苗宜选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不积水的半阴坡或半阳坡。 7 圃地整理和作床 7.1 圃地整理 圃地整理主要是清除杂草、石块,做到地面平整。 7.2 苗圃作床在平整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一般宽(1~1.2)m,床长依地形而定,步道宽40cm。根据育苗地水源状况不同,苗床分高床、平床两种。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8 种子贮藏与播种
DB3309/T 21-2005 8.1种子筛选香樟容器育苗要选良种或种子品质达到GB 7908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 8.2种子贮藏香樟种子可以采用湿藏和干藏两种方法:湿藏用持水量60%的河沙与种子按2:1或3:1混合后室内堆放或坑藏。干藏经消毒后的种子装入布袋吊在干燥、通风的室内。 8.3种子消毒消毒常用药剂有高锰酸钾、硫酸亚铁、退菌特等,施用方法见附录B。 8.4种子催芽种子消毒后,用50℃温水间歇浸种2~3次催芽;也可用30℃温水浸种半小时,混沙装入木箱,盖层稻草,每天浇水,待种壳开始龟裂种胚微微突起即取出播种。 8.5 播种期 2月底~3月底。 8.6播种方法 8.6.1容器直播容器内的基质要在播种前充分湿润,将种子播在容器中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为种子厚度1~3倍,覆土后,随即浇透水。播种后至出苗期间要保持基质湿润。 8.6.2芽苗移植 8.6.2.1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沙床上,芽苗出土后移植到容器中。 8.6.2.2移植前将培育芽苗的沙床浇透水,轻拨芽苗放入盛清水的盆内,芽苗要移植于容器中央,移植深度掌握在根颈以上(0.5~1.0)cm。每个容器移芽苗1株,睛天移植应在早、晚进行。移植后随即浇透水,一周内要坚持每天早、晚浇水,并遮荫。 8.6.3幼苗移植 8.6.3.1在生长季节,将裸根幼苗移植到容器内,在苗高(8~10)cm时移植,应选无病虫害、有顶芽的小苗,在早、晚或阴雨天移植。 8.6.3.2移植时用手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填满土充分压实,使根土密接,防止栽植过深、窝根或露根。每个容器内移苗一株,移植后随即浇透水,并遮荫。 9 苗期管理 9.1遮荫香樟容器苗在幼苗期,易遭高温日灼危害,应遮荫。遮荫可采用搭遮荫架或大棚覆遮阳网,遮光度一般控制在50%~70%,在9月中、下旬揭除。 9.2追肥 9.2.1香樟容器苗追肥时间、次数、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根据基质肥力和要求的苗木规格而定。一般在进入速生期前开始追肥。速生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停止使用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 9.2.2追肥结合浇水进行,浓度宜控制在0.1%~0.2%。一般速生期每月施三次。 9.2.3追肥宜在傍晚进行,严禁在午间高温时施肥,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 9.3浇水 9.3.1浇水要适时适量,播种或移植后随即浇透水,在出苗期和幼苗生长初期要勤浇水,保持培养基质湿润;速生期应量多次少,在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 9.3.2在出圃前一般要停止浇水,以减少重量,便于搬运。 9.4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容器内用人工除草, DB3309/T 21-2005 人工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拨除,要防止松动苗根。苗圃周边的杂草可用草甘膦进行防治。 9.5病虫害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时防治,拔除病株。具体防治方法详见附录C。 9.6补苗 对缺株容器及时补苗,补苗后随即浇透水。 9.7其他管理措施 9.7.1育苗期发现容器内基质下沉,须及时填满。 9.7.2经常挪动容器进行重新排列或截断伸出容器外的根系,促使容器苗在容器内形成根团。 10 容器苗出圃 10.1出圃规格 10.1.1香樟容器苗分级容器苗出圃规格根据培育期限及造林立地条件等确定。常规一年生香樟容器苗分级见表1。表1一年生香樟容器苗分级标准 等级 地径(cm) 苗高(cm) 顶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