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乔木容器苗眼下有点难

2008/4/8 8:05:51

当前,乔木容器化栽培在一些大型苗木企业中兴起,但是在乔木容器苗的生产模式、栽培方式、应用前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一些生产、使用者表示———

  生产模式尚需摸索

  据了解,目前森禾种业、虹越花卉、德清阳光、宁波滕头等一些浙江苗木龙头企业都在生产中大规格乔木容器苗。为节省成本和时间,国内乔木容器苗并非全程容器栽培,而是将胸径6至12厘米的地栽乔木移至容器内,经过一定培养周期后进入市场,各产区的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珠三角地区,乔木出售前一个月由地栽上容器,基质使用本地土壤。”广东中山市花协副会长王璐告诉记者。而因气候的巨大差异,浙江乔木在由地栽转为容器生产后,最少要一年以上的培养期,而且栽培基质多样,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生产什么品种,大家的选择较为一致,首先是反季移栽难成活的品种,如垂枝海棠、紫薇等,其次是种植前需要强修剪的品种,如桂花、茶花等。“这样的产品才能和地栽苗拉开档次。”宁波滕头公司副总经理朱锡君说。但通过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才能提高栽培效率,企业大多表示还在摸索之中。

  各项技术有待改进

  大部分生产商都表示,生产周期、产品重量、开发成本等方面的技术是否成熟,是顺利发展乔木容器苗的三大决定因素。
  生产周期决定产品周转速度。从地栽到上盆,修剪技术必不可少,之后的根系生长、树冠恢复等都需要技术来缩短时间。此外,生产周期快慢还取决于生长环境的优劣,龙头企业依靠成熟技术培育的优质苗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森禾种业产品管理中心总经理徐耀庭表示,自己苗圃的产品二次培养期在半年至一年间,而外购的苗木二次培养要花两年左右时间。
  产品重量关系到储运、装车等环节。“如何用最小的容器、最少的介质培养最大的产品”,是德清阳光公司总经理吴震常常思考的技术问题。这些要从容器材质、基质原料配比、植物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
  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生产商们面临的关键问题。

  近期发展存在瓶颈

  对于乔木容器苗的远景,无论是生产方还是使用方都非常看好。朱锡君认为,乔木容器苗反季栽培成活率高,不愁没市场。但关于现状,吴震和徐耀庭却都对市场供货量总体不足表示出担心。“目前市场很难大量供应一致性高的产品,这是此类产品今后发展最大的瓶颈。”徐耀庭说。
  杭州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董事长吴光洪表示,成本过高会为乔木容器苗的推广埋下隐患。“目前很少有甲方提出使用乔木容器苗。要想推广顺利,就必须提高自身性价比。”他认为,现在乔木容器苗价格整体过高,其性价比优势远没有灌木容器苗那么明显。
  在北京从事园林施工多年的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副总经理李战修表示,北方工程使用的乔木仍以假植地栽苗为主,乔木容器苗短期内很难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其应用要靠高端需求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