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七叶树栽培技术

2009/11/1 12:56:31

 七叶树为七叶树科落叶乔木,又名娑罗树。其树干挺直,树冠开阔,掌状复叶形态奇异秀丽。早春绯红的新叶十分娇艳,入秋时叶色红艳、美丽。七叶树为世界著名四大行道树之一(其他3种为悬铃木、榆树、椴树),在西欧及日本等城市广泛栽植。我国常将其孤植或栽于建筑物前及疏林之间。其种子有理气宽中之效。该树种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国七叶树科树种数量较多,分布很广,但大多数树种尚处于未被妥善经营和利用的阶段。在伏牛山区,七叶树多为野生零星分布。近几年来,西峡县在伏牛山腹地的米坪镇石门村和秧田村设立七叶树栽培实验园,对该树种进行栽培观测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而为伏牛山区进行七叶树栽培提供了的依据。现将七叶树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七叶树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6m,胸径可达140cm,树冠庞大,呈圆球形。掌状复叶对生,叶柄6~10cm,小叶5~7枚,成年大树以7枚为主,长倒披针形或矩圆形,长9~16cm、宽3~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亮绿色,小叶柄长约0.5cm,叶背基部幼时有疏柔毛。圆锥花序着生于枝顶,连总花梗长17~25cm,两性花常长在花序基部,能结实;花朵白色,花萼4~5齿裂,花瓣4~5,长8~10mm,雄蕊5~9;子房上位,3室。蒴果球形,顶端扁平,略凹下,直径3~4cm,褐黄色,干果壳厚5mm。种子近球形,直径2~3cm,种脐宽大而明显,约占种子球形表面积的1/3,其形和色泽宛如板栗。
    1.2生物学特性
    七叶树为深根性树种,喜光,稍耐阴,怕烈日直射。喜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湿润气候,耐寒、喜肥沃湿润及排水良好之土壤。适应能力较弱,在瘠薄及积水地上生长不良,酷暑烈日下易遭日灼危害。不耐干热气候,略耐水湿。在条件适宜地区生长较陕,但幼龄植株生长缓慢,一般4~6年生播种苗高3m左右。6~8年生树生长加速,25~30年生树生长缓慢,部分植株出现枯梢。米坪镇石门村的1株七叶树古木,年龄约500年,树高30m左右,胸径135cm。
    2 建园
    2.1 园地选择
    在西峡县米坪镇秧田村及石门村建立2个实验基地6个实验园,选择海拔800m左右、坡度250以下、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层厚度大于40cm,土质疏松、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土。附近无污染源,符合七叶树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2播种
    选本地15~30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果实高产稳产的七叶树为母树,于9月下旬果熟时采收,阴干,去果壳,沙藏在阴凉处,并经常检查,以防霉烂。出种率50%~60%,千粒重12000~16000g,每千克种子60~80粒。发芽率50%~70%。于次年2~3月点播。株、行距12×13cm。播种时种脐向下,覆土3~4cm,出苗前切勿灌水,以免表土板结。苗床应盖草保湿,秋末至翌春陆续发芽、出苗,此时,对幼苗要采取保温防寒措施。播种育苗成苗率约50%。一般春播苗于4月初出苗,初期生长十分迅速,其中4月植株高度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0%,5月以后植株高度生长锐减,7月终止植株高度生长,而径向生长可延续至8月底至9月初。全年苗木高度生长期约100天,径向生长期140天。幼苗喜湿润,怕烈日直射。要加强苗木前期管理,高温干旱期应适当遮阳和灌溉。一般当年实生苗高35~55cm、根径8~12cm,可出圃移植。生长、期应松土、除草和追肥,剪去瘦、弱枝和徒长枝;落叶休眠期施腐熟的堆肥,并将园地深翻。实生苗经分栽、移植,培育,长成大苗供绿化、美化应用。
    2.3栽植
    2.3.1 整地 采用水平阶整地:适用于土层较厚、6~25°的山坡地。带间距依山而定,一般为3~4m,梯田宽1~1.5m,外高里低,内修排水沟,外筑土埂,长度不限,沿等高线修筑。在梯田上全面翻土30cm深,并按株、行距2×4m挖定植穴,长、宽、深各60~80cm,表土与土杂粪混合后填入穴底,心土用于填穴表层及筑土埂。
    2.3.2 苗木栽植 株、行距2×4m,每亩(667平方米)定植84株。栽植时要施足底肥,冬季或早春土壤湿润时栽植,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颈与地面齐平为宜,培土要高出地面4~6cm。栽后2年内要经常松土、除草,4月在根际开挖环沟,追肥一次。干旱时要注意灌溉,也可间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以耕代抚。
    3 土、肥、水管理
    3.1 土壤管理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好的土壤、苗木生长旺盛;差的土壤通过改良也能达到优质的标准。从2个试验林看,在苗木栽植时,栽植穴内多施有机肥是获得丰产、优质的关键措施。它能改良土壤、吸水保肥、提高透气性,使林木根系生长旺盛。每年要定期对林地深翻,可熟化土壤、消灭害虫、翻除杂草。
    3.2施肥
    在栽植幼苗时,要多施有机肥,例如秸秆、厩肥、绿肥等;在生长期施肥不能少于2次,即在速生期、林木生长封顶期施肥。速生期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在林木封顶期主要以磷、钾肥为主,可使树木生长量提高23%~28%。
    在速生期,氮肥需要量比磷、钾肥多;封顶期磷、钾肥多,树封顶后木质化程度高,冬季不受冻害;施氮肥多可使封顶期延后9~15天,树嫩梢越冬时易受冻害。
    3.3灌水、排水
    3.3.1 灌水 七叶树1年中至少要灌水3次,速生期灌1次,封顶期、萌芽期各灌一次,天旱时可增加灌水次数。可沟灌或喷灌,有条件可采用滴灌。
    3.3.2 排水 七叶树喜水,水分充足时生长快,但水分过多会使根部呼吸受阻而生长不良。4年生七叶树根部全浸水中不能超过30天,长期浸泡会因窒息而使整株死亡。因此,七叶树栽植地不能积水,有积水要及时排出,林内应修好排水沟,雨季要注意搞好排涝工作。
    4 整形修剪
    七叶树在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修剪整形,只在必要时进行。整形修剪的原则是要使枝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形成良好的树冠。主要是将枝条短剪,促使植株形成完美的树冠;要将枯枝、内膛枝、纤细枝、病虫枝及生长不良枝剪除。
    5 病虫害防治
    5.1七叶树病害主要有早期落叶病、根腐病和炭疽病。早期落叶病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壮树防病;清扫病落叶并集中烧掉,消灭病源;发病前10天左右喷撒1次倍量式200~240倍波尔多液,春雨连绵时每半月喷1次。根腐病防治方法:开沟排水,雨季扒土晾根,用石灰拌土撒在根周围进行土壤消毒,然后用土覆盖;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炭疽病。
    5.2主要害虫为刺蛾及金龟子,用灯光诱杀效果好。此外还有金毛虫、枝条天牛、梨眼天牛、桑天牛也有发生,应及早防治。幼虫食叶,在虫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施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15%溴氰菊酯4000~5000倍液,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