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骏和虎丘剑池

2007/6/24 10:13:00

岩耸虎丘,月落剑池。
      登上虎丘千人石,一眼就能看到西北侧的石壁上有四个擘窠大字“虎丘剑池”,银钩铁划,气势磅礴,菘以红色,分外醒目。
      苏州一向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说的是“虎丘剑池”四个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笔,只是因为年长日久,“虎丘”两字逐渐漫漶,由后人按原书风格重新补刻,补字技艺高超,一般人几乎看不出破绽。
      传说归传说,但历史的真实又怎样呢?笔者为寻访二仙亭旁的三仙阁遗址,攀上岩石,在与“虎丘剑池”贴面而过时,偶尔发现,这四个字旁的空隙处,还刻有密密麻麻的许多小字,经仔细辨别,“虎丘“两字的右侧为三行某某地某某人到此一游之类,但“虎”字左侧则为揩书短文一篇。只是字迹漫漶,辨认时很困难,经用水浸湿,仔细识别后,发现为7行165字的短文,现录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
      虎丘剑池四字为颜鲁公书,旧石刻二方二字,龛置剑池旁壁间。岁久剥蚀,虎字且中断矣,予求章仲玉氏钩勒镌之别石,出旧剑池二字于土中,与新摹虎丘字并盖以石座,庶可传久。生公讲台篆书四字,传为蔡襄惠公笔,一云李阳冰笔,讲字亦残毁,如虎丘刻新之。其二字以旧断石俱著壁间,以备后之考古者。仲玉是吴中名手,为王弇洲先生所赏识,摹此石不一月即化去,盖绝笔也。
      万历甲寅二月  户部 新野马之骏识文
      后有两方印章,但漫漶严重,已难以辨识。
     据此实物、史料可以清晰地知道:
      1、在明代以前就广为流传,“虎丘剑池”四字是唐代颜真卿所书,这四个字分别刻在两块石上;“虎丘”二字因年久剥蚀,在明万历甲寅即四十二年(1614年)一月由著名刻家章仲玉钩摹补笔,安放在石座上。重刻后不到一个月,章仲玉即身故,此石也成为他的绝笔之作。
      2、修复这两处石刻的发起人为户部官员马之骏,在重修一个月后,专门题写了这一段跋文,刻于“虎”字的左侧,以告后人修旧如故的前因后果。
      3、另外,千人石上的“生公讲台”四个篆字是蔡襄或者李阳冰所书,其中“讲”字也已残毁,采取与“虎”字同样的方法重刻。
这是如实记述有关“真剑池假虎丘”由来的史料原版。也就是说,“假虎丘,真剑池”的说法是有历史来历的,不是空穴来风。
若仔细端详“虎丘剑池”四字,“剑池” 二字为左右构体,“剑”宽91厘米,高96厘米,“池”宽94厘米,高76厘米,“虎”为上下构体,高110厘米,宽97厘米,“丘”为单构体,高63厘米,宽95厘米。显然,“虎丘”要比“剑池”略大一些。而在书风浑厚、笔力雄健方面,“虎丘”要比“剑池”稍逊一筹。再从两块青石的尺寸大小,“虎丘”高227厘米,宽114厘米,“剑池”高210厘米,宽126厘米,从形状、风化程度来看,也能看出“虎丘”和“剑池”确实不是同时所作、同人所为。

相关信息
  • 马之骏和虎丘剑池 2007-6-24
  • 枫香种植之种子采集和处理 2010-3-21
  • 苏州园林之“菊” 2013-3-14
  • 苏州园林之“竹” 2013-3-14
  • 苏州园林之“兰” 2013-3-14
  • 苏州园林之“梅” 2013-3-14
  • 水生植物之漂浮植物 2012-4-18
  • 行道树之王悬铃木 2012-2-09
  • “花木之乡”柏加镇 2012-2-08
  • 榕树之榕蓟马防治 2011-1-21
  • 榕树之华卵痣木虱防治 2011-1-12
  • 栀子花栽培之我见 2010-12-26
  • 合欢闭合之欢 2009-5-22
  • 茶花之魁 2008-12-28
  • 茶花之乡 -- 金华 2008-9-22
  • 竹子之最 2008-6-17
  • 树木之王---楸树 2008-5-23
  • 榕之礼赞 2008-5-06
  • 红豆杉之迷 2007-12-17
  • 各种樱花之最 200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