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苏州耦园布局

2008/5/23 19:41:55

不久前,苏州耦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尚有进一步发掘的必要。经过对耦园的研究,发现其布局是主人运用易学原理的结果,这在以“师法自然”为圭臬的苏州造园史上,实属仅此一例。这一新发现丰富了耦园的文化解释。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关键词 易学  耦园布局  文化遗产


 


Book of Changes and Suzhou Ouyuan Layout
Ju Yueshi  Qian Yi


 


  Abstrac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 Suzhou Ouyuan strongly requires our atten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of its profound culture background after it was approved its application of world cultural legacy by U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recently. At present, extensive research work show that the layout of Ouyuan is the fruit of applying Book of Changes ingeniously by its owner. The new discovery enriches the explanation to Ouyuan Culture, which stands Ouyuan as the only example for its sophisticated arrangement in Suzhou where the worship to na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guideline.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attached to its most cherished unique cultural treasure.
    Key words Book of Changes  Ouyuan Layout  Cultural Legacy
    Author   Ju Yueshi  Born in 1955
                       Associate Professor
                       Humanity and Cultural Colleg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an Yi  Born in 1950
                       Vice Curator
                       Suzhou Gardens Museum



  “师法自然”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最高境界。拙政园初建,依据原来地形,“稍加浚治,环以林木”。 留园中部,土阜之上建“闻木樨香轩”,上下回廊依势而建,起落跌宕,坡度陡削不设踏步,以至年迈者难以单独步行。古代大户官僚住宅,必座北朝南,苏州私家园林,所建园门并非一律朝南,而是因地制宜,随势定向。今天大家熟知的名园中如沧浪亭门朝北;艺圃门朝北;怡园门朝东。更有许多年久失修,隐于小巷之中的昔日私家园林,其门朝向也是依街巷方向而定,东南西北皆有,与一般民宅并无二致。
然而,耦园布局一反苏州古典园林建园法则,刻意讲究方向、位置。作为园林要素的建筑、山石、水池、树木等均体现出精心的安排,蕴含着易学原理,这在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史上是一个极罕见的例子。
  耦园主人沈秉成号听蕉,自名老鹤,自称先世为一鹤。平生喜读佛道之书,又好扶乩之术。他的先祖沈炳震专攻古学,与乾嘉时期书法四大家过从甚密,其中刘墉有亲笔对联一副相赠,联曰:
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沈秉成在耦园落成后,将先祖保存的这幅对联置于城曲草堂东面小书斋内,印证了沈秉成是一个喜探究易学的人。也说明耦园布局中蕴含的易学原理决非偶然为之(传统文化的不自觉流露或巧合),而是园主人有意为之的结果。易学法则用于私家园林建造,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应该予以充分重视。下文就耦园布局与易学的关系作一探析。



(一)


 


  建筑的方位并不是随意而定,除了考虑向阳、高爽、通风等因素外,还有更多的信仰成分决定着建筑方位的选择,即建筑中蕴含的空间要素与神秘观念有关。
  影响方位的神秘观念最初来自人们对自然的观察,特别是对太空的观察,李约瑟深刻地指出:“……城乡中无论集中的或者散布于田庄中住宅也都经常出现一种对‘宇宙的图案’ 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确实,中国古代人非常喜欢观察天象,并发挥想象力把星象与图腾形象作联系,然后引入日常生活,把现实生活归为宇宙的一部分,自觉接受宇宙的支配。“四象”就是典型一例。殷代前后,人们把春天黄昏时出现在南方天空的井鬼、柳、星、张翼、轸、等七颗星想象为鸟;把东方天空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颗星想象为龙;把西方天空的奎、娄、胃、毕、觜、参等七颗星想象为虎;把北方天空的斗、牛、女、虚、危、空、壁等七颗星想象为龟蛇。四方天象的想象蓝本就是地上四方的图腾形象,即南蛮族和少昊族崇拜的鸟、东夷族拜崇的龙、西羌族崇拜的虎、北方夏氏族崇拜的蛇。这种为天象和地神和互找依据的做法有很多牵强附会的成分,属于难以令人信服的“迷信”内容。
  《周易》形成后,直接影响了建筑方位与内容。象天法地思想就是一例。
春秋时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为克制敌国,诸侯建城时仿照观念中的天国布置城池,以求福祉。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建造苏州城,伍子胥“乃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陆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旺也。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阖闾之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阖闾欲破楚,楚在西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内,上反羽为两鲵苗,以象龙角。越在己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南首内,示越属于吴也。”②
  北宋邵雍托名文王,制成“文王八卦方位图”,它为建筑提供了直观的依据。(见图1)



图1文王八卦方位图


 


  文王八卦方位图的解释来自《说卦传•第五章》,该解释依据自然现象,揭示宇宙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规律,反映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东为震卦,东方,日出之处,阳光照耀下万物破土而出,象征春天。巽卦位于东南方,艳阳高照,万物生长,象征春夏之交。南为离卦,受阳光最多,象征光明和夏天。坤卦位于西南,象征大地,养育万物,对应夏秋之交。西为兑卦,对应秋天,象征喜悦的收获季节。乾卦位于西北,一天之中对应日落之时,故处阴阳、明暗交替之中,对应的季节是秋冬之交。北方坎卦,象征黑夜和冬季。艮卦位于东北,象征新的一天即将来临,对应季节为冬春之交。
  加上北宋以前历代对《周易》的阐发,内容十分丰富,为了便于分析,把与本文有联系的内容列于下表,供对照参考。(见表1)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八卦



方位










 震巽



(东)(东南)




青龙



岁星



太嗥



句芒
 离



(南)




朱雀



荧惑



炎帝



祝融
 坤  艮



(西南、东北)




拱极



填星



黄帝



后土
 兑乾



(西)(西北)


西



白虎



太白



少嗥



蓐收
 坎



(北)




玄武



辰星



颛顼



玄冥
 












 春
















 夏












 



 



 长夏



湿









心(思)






 秋















 冬
















 


 


 


表1五行图式


 


  四合院集合了四象、四方、四时和五行观念,是易学影响建筑的代表,它注重中轴线和对称性,体现文王八卦方位的涵义。(见图2)③



图2北京四合院平面图


  图中大门开在东南角巽地,巽为风、为入,寓意财源滚滚而入。倒座,指建在最南边的房屋,北向,堆杂物和男性仆役的居所。西厢,建在正房右面,西为兑,兑卦象为少女,西厢为年轻女性居所,《西厢记》中莺莺就住在西厢房。东厢,建在正房左面,东为震,卦象为长男用事,东厢房安排男性子女入住。正房,居中为贵,家长所居。门窗向南,取向明(离)之意。后屋,为堆放杂物及女性奴仆居所,也是炊事之所,厨房是生火的地方,安排在居北坎位,因坎位属水,取水克火之意。又如主房、灶间、大门三大要素在方位上象征相生,主房居正北“坎”位,属水,宅门置于东南方,属木的“巽”位,表示“水木相生”。


 


(二)


 


  上文简要疏理了建筑与易学的关系,下面依照这种关系对照耦园平面图,分析易学在耦园布局中的运用。(见图3)④



 
图3耦园平面图



  耦园全园分东花园和西花园两部分。面积东花园大西花园小,是根据阳大阴小的原理而定。园门南向,东花园位左,西花园位西,符合左阳右阴之制。园门居东西两园之中而面向南,据《周易》,南为离卦,对应一日正午和一年的夏季,此时太阳日照充足,为一日和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刻。布衣小民贫贱卑微,难与盛阳平衡,不避反为其伤,所以阴阳民宅不敢正南而立。阳宅门偏设在东南处,东南方是巽位,虽有招财进宝寓意,但也含有避冲这层意思。官衙和道观寺庙是正统建筑,可正南而立。贵族巨贾借官运财气,阴阳宅也可正南而立。耦园主人上祖世代官宦,门庭显赫,自己官至安徽巡抚,官财两旺,园门正南而立,可借天地盛阳相济助旺。又有“离也者,明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说卦传•第五章》),耦园正南立门,象征光明,也表明园主人比附圣人。
  居东西两园中间有一条中轴线,门厅之后是轿厅,再后是大厅和楼厅。这条中轴线略微偏西,形成西花园大东花园小的格局。大厅居中央名“载酒堂”, 面阔五间,是耦园主厅,为主人宴请宾客之所。“择中”现象在历代都城建筑中一再体现,与“洛书”和“九宫图”有关。《汉书•五行志》写道:“伏曦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⑤这是把“河图”、“洛书”与《周易》八卦联系的开始。“河图”、“洛书”以图式解释八卦起源和《周易》原理。“洛书”由45个黑白点组成,白点表示奇数,黑点表示偶数。写成数字即为“太一下行九宫图”。(见图4、图5)



图4洛书






 离




 坤




 




 中




 兑




 




 坎




 乾




 



图5太一下行九宫图


 


  “九宫图”居中的数为“5”,它与任意两边的两个数字相加,其和必定是“15”,因而,“中五”具有本体论意义。古人又把“3”看作天数,“2”看作地数,“5”就是天地数相加之和,为此,“中五”象征未分天地时的本初太极。 “载酒堂”建筑规模面阔5间,蕴涵“中5”数之意。苏州古典园林受空间限制,一般不规划中轴线,代之以非几何布局,以避空间逼仄之短。耦园在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不算大,但有明显中轴线布置,《易纬•乾凿度》:“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15”代表“道”,“道”为根本,这是大厅“载酒堂”为什么位于耦园中央的原因。如果没有中轴线就没有全园的易学构架。对照“太一下行九宫图”,可以确定耦园布局是以它为蓝本的。



(三)


 


  从阴阳学角度看,阴阳不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耦园的主题是夫妇双双归隐,因而东花园布置象征男女生活和谐美满。严永华是沈秉成第三任夫人,数字“3”对应方向是东,所以,东花园到处有园主第三任夫人的影子。
  受月池,题名中的“月”为阴,“阴”的异体字写成“水月”意即水中之月为阴。池岸由石块堆砌,石为阳,故池为阳。池中水与水中月为阴,“受月池”暗寓男主人接受和依恋女主人。
  望月亭位于东墙根,东为阳,“阳”望属阴的“月”,同样有男主人依恋女主人寓意。
  双照楼,题名中“照”是“明”的意思,“双”是指“日”和“月”,“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双照,阴阳并存为“明”字,暗喻园主夫妇双双比肩共存。
  鲽砚庐,题名因沈秉成得一石块,剖开制成两块砚台,与夫人各掌一砚。“鲽”字《辞海》解释:“比目鱼的一类。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右侧。”沈氏将一石制成不对称的两块砚台,以“鲽砚”命名,有夫妇阴阳和合之寓意。
  山水间为一水阁,所处地平线较低,向北仰望石峰嵯峨高峻,正合“高山流水”意境,“山”“水”暗喻阴阳男女,“山水间”的布置和题名表达园主夫妇既是性情相投,又是学问知己。
  东花园还种植梧桐树,梧桐树为阴性植物,对应西方,所以梧桐树安排在西墙边。据说儿子为母亲送葬时,要用梧桐木做的手杖,如果为父亲送葬,则要换成竹杖。原因是梧桐节疤在树干内,象征女性;竹节在外,象征男性。民俗认为,梧桐树招引凤凰栖息,有“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之说。《庄子•秋水》:“夫宛鸟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宛鸟鶵是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沈氏在东园西墙边种植梧桐,可以认为他把夫人比喻为凤凰,招引来东花园栖息,与他共度时光。
  东花园主要建筑有规律的按照《易》学规定的方位布置。
  筠廊,“筠”是竹子的别称,竹为阳,象征春天,故筠廊紧贴东墙布置。
  樨廊,廊侧种植木樨花,木樨花即桂花,桂花为秋季之花,对应方位为“西”,故“樨廊”布置在东园最西边。
  城曲草堂,位于全园东北角,东北为“艮”,“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又《易》:“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沈氏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毅然退离官场,归隐耦园,为人生奋斗道路划上句号,所谓“生而所成”,“时止则止”,实现生活转换。从此他过着轻舒恬淡的平静生活,有对联写道: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艮”还对应“化”和“心(思)”(见表1),沈氏在“艮”位建草堂,有功成隐退化解凡俗心思的寓意。
  “城曲草堂”相对东花园而言,处正北方向,北为藏,对应五常的“智”,《白虎通•情性》解释道:“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⑥为此,沈氏又在城曲草堂内辟“补读旧书楼”,收藏书籍甚丰。他在清闲的时候 ,补读旧书,借以生发新见解,长智解惑,颇有追求“觉今是而昨非”境界的意味。



(四)



  整体上看西花园与东花园形成阴阳关系的布置有:面积上,西为阴,故面积小于东花园;西花园原有水假山(水为阴),与东花园旱假山形成对应;西花园有一口井(小为阴),与东花园水池对应;西花园以阴柔曲线的纤巧太湖石堆叠假山,与东花园以阳刚直线条的敦厚黄石堆叠的假山对应。从个体建筑及其布置看,与易学有关系的为以下几项:
  藏书楼,位于偏北西墙根,西对应“收”,北对应“藏”,藏书楼安排在“收”“藏”的位置,符合易学。一般寺观藏经楼都安排在北面,北对应水,寓意以水压火,避免火灾发生。耦园安排藏书楼也有此意。这里更有另一层意思,西为兑卦,象征秋季,秋季正是果实累累,令人喜悦的收获季节。兑还有语言表达和人生归宿的意思。沈秉成生于1822年,购下耦园时(1874年),他才52岁,这个年龄对应季节,相当于仲秋时节,也是人生最有收获的成熟阶段,退出官场著书立说,成为沈氏晚年的选择。“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解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从沈秉成履历来看,在苏淞太道任职期间,多次因功被赏,八年授江苏常镇通海道,十年调苏淞太道,累以筹饷功,加按察使衔,晋布政使衔,赏戴孔雀翎。”⑦立功已圆满完成,
  立言传世自然成了沈氏当时的最高精神追求和人生最后归宿。沈氏身后给世人留下了《蚕桑辑要》、《鲽砚庐金石款识》诸种著述,确实做到了“立言”。所以他在西花园西部安排“藏书楼”和“织帘老屋”,表示自己准备著书立说,把一生经历和学习体会当作果实收获,传给后人。
  沈氏从封疆大吏的高位上退下来,虽然疾病染身是一个原因,但主观上想淡出官场起了不小作用。他是个性情中人,好道学佛理,疏淡名利,与政客类官僚完全不同。购园两年后耦园落成,他以欣喜心情写成一诗,曰:


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
支窗独树春光锁,环砌微波晚涨生。
疏傅辞官非避世,阆仙学佛敢忘情。
卜邻恰喜平泉近,问字车常载酒迎。


 


  夫人严永华和诗曰:


小歇才辞黄歇浦,得官不到锦官城。
旧家亭馆花先发,清梦池塘草自生。
绕膝双丁添乐事,齐眉一室结吟情。
永春广下春长在,应见蕉阴老鹤迎。


 


  时沈氏为苏淞太道,擢升河南按察使与四川按察使,他均以病辞未赴。升迁机会不要,却转入市廛小巷隐居,这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他得到了夫人由衷的支持,因此他无悔这样的转变,认为这次决断是适宜的。“西”方和“西北”方又相对于五常的“义”,《白虎通·情性》说:“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沈氏把余生安排给著书立说,认为是适宜的决断,所以把“藏书楼”和“织帘老屋”布置在西北面和西面,涵有“义”的隐义在内。至于“织帘老屋”的题名,可以这样理解:“麻”对应“西”,织帘的纬线材料是“麻”,如此命名,既隐涵易理,又表示夫妇归隐之意。
  以上分析可见,耦园以易学原理构架全园,蕴涵的意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耦园是表达了夫妇双双归隐的主题,不过,如果简单的把耦园看作是沈氏夫妇归隐后,整天卿卿我我无所作为,欢度余生爱情生活的住所,恐怕有点浮浅了。耦园布局中蕴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信息,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观念,这对今天而言,也许是迷信内容,但是,我们解读它的时候,仍然把这些文化现象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居阅时/1955年生/男/副教授/从事园林哲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印,1986年版第73页。
[2]《吴越春秋》
[3]吴义方、吴卸耀:《易经百事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7页。
[4]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版第428-429页。
[5]金良年:《中国神秘文化百科知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版第206页。
[6]杨金鼎主编:《中国文化史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
[7][清]俞樾:《安徽巡抚沈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