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东园

2008/6/6 17:15:11

东园因地处城之东隅,故名。是利用原蒋园、孟子堂废墟及古城墙、内城河之自然环境建成的现代公园,北接动物园,南邻耦园,占地270余亩,于1979年建成开放,是目前苏州市内最大的一个园林。 进入大门,大草坪翠绿如茵,四周雪松如林,形成了东园独特的景色;东侧涵碧楼、春和秋爽之谢等建筑,傍水临波,古朴典雅;周围回廊、假山、水池和花木,组成一个宁静的的庭院;环路西侧高耸的粉墙黛瓦内,是我国古典园林首次出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明轩”实样,已成为中美人民友谊的纽带。草坪环路外侧,为苏州市与意大利威尼斯市,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日本池田、金泽、龟岗等友好城市共建的图腾柱、石灯笼、纪念碑等友谊设施和中外贵宾手植的友谊树。
  跨过大桥,古城垣绵延起伏,林木葱郁。登上春亭,艳花万朵,古梅百木,野花间植,众果繁生。沿环城河、内河筑。以道路,盘曲蜿蜒,直达娄门。“观鱼处”建有曲桥、亭轩。园内设有众多的水上娱乐项目,古色古香的“官船”之上的水上茶室,是游人的绝佳去处。游人漫步草坪,或泛舟于碧波,或品茗于香洲,其乐融融,陶陶然有彭泽遗风。
  东园,还将进一步添置具有特色的娱乐服务项目,充实绿化,计划以“春、夏、秋、冬”的四季特色景点,逐步建成一座内容丰富的现代公园。


  据《地方志》记载东园位于古城东北白塔东路5号。园南北狭长呈带状。北至娄门,南隔河与耦园为邻,东濒外城河,西临仓街。占地270亩,其中水面90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东园初名城东公园,是苏州解放后建设的第一座新型综合性公园。现址内原为古城垣、内城河、蒋园、蛇王庙及孟子堂(尼庵),蒋园和庵庙久已荒废。
   1954年由国家建工部一总工程师主持,首先进行城东公园总体规划(其中包括城东动物园和耦园)。
   1960年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又作规划,因规模过大,未能实现。同年苏州大搞城市绿化植树,城东段被列为重点绿化区。1962年再度作规划。1964年市园林管理处成立城东绿化小组,按规划改城墙为土山,组织群众连续数年绿化植树,为园奠定基础。
    1973年成立城东公园筹备组,开始大规模基本建设,将内城河改挖扩大,修建驳岸、广场等。1974年将浅滩改造为大面积草坪,种植雪松树丛。后陆续建造公园大门、园墙和拱桥。1979年投资30余万元,临水建楼榭平台,为全园主体建筑(1981年5月胡厥文题名涵碧楼),又筑假山、接待室等。同年5月,在雪松草坪西南隅,建成出口美国的苏州古典庭园工程“明轩”实样。6月10日,命名为东园,正式开放游览。1980年后沿外城河岸建矮墙栏杆和道路。1983年建设观鱼处亭廊水榭曲桥,开设茶室和餐厅,开展水上划船活动。举办大型(苏州菊展)。1985年市政府决定.由市妇联在原孟子堂址开办儿童游乐场。
  东园因地制宜,利用城墙城河。形暖全园连绵起伏和蜿蜒收放的山水布局。土山广沼。波光粼粼。垂柳拂岸,扁舟往来.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建筑风格,古今交融;乔木苍郁,绿草如茵。景观阔大,自然开朗。东侧涵碧楼与春和秋爽之榭组成建筑庭院,面山濒水,最为胜处。楼台廊榭,高低起伏,曲折有致,分隔小院,含蓄幽深。主楼两层,悬山屋顶。似有古风;平台转梯,又富新意。西隅有“明轩”实样,以网师园殿春簃庭园为蓝本,参照苏州明代建筑而设计建造。全长31米,宽13。5米,四周风火墙高7米余。主构明轩3间,梁架古朴,装修简雅;曲廊半亭,冷泉峰石,蕉竹花木,庭园清雅,亭壁嵌有沈周、唐寅诗刻等书条石。1979年,明轩工程捐款人阿斯特夫人来此观察实样,赞扬说:“看后如曾入梦。一觉醒来,丽园立现,你们创造了奇迹”。园东部观鱼处,池水萦回。曲廊水轩,翼角飞晕,跨水而筑。儿童游乐场位居园南,与耦园隔河相望,有多种现代游乐设施。
   自1980年始,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意大利威尼斯市,日本池田市、金泽市等友好城市代表团和龟岗市、大田原市友人相继来东园雪松大草坪周围植树立碑,或赠置图腾柱、石灯笼等纪念物,各具异国风情。该园遂兼为记载苏州市与各国友好城市的友谊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