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19:46:41

 Berberis virgetorum Schneid.----小檗科 Berberidaceae
【英文名】
  Stem or root of Lushan Mountain Barberry
【异名】
  黄疸树 、土黄檗、黄根刺、土黄莲、铁树黄连、铁篱笆(江西),树黄连(广东、广西)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庐山小檗的茎及根。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约1~3.5米。茎多分枝,枝有细沟纹,并具针刺,刺通常不分叉,偶为三分叉,长1~2.5厘米。叶簇生;倒披针形至匙形,叶基渐狭而呈柄状,全长约4~8厘米,宽约1.2~2.6厘米,全缘,表面光滑。花序略呈总状,或近伞形,腋生;小苞片披针形;萼片6,两轮,内轮3枚较大;花瓣6,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3毫米,较萼片略狭,内侧墓部具二蜜腺;雄蕊6,与花瓣对生,花药呈二瓣裂;子房上位,花柱不明显,柱头扁平而大,胚珠1,直立。浆果矩圆形,长9毫米,红色,微有粉,无宿存花柱。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灌丛或山谷溪边阴山肥沃的土壤处。农村也常栽培作篱垣。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
【采集】
  春、秋挖取全株,剪除枝叶及细根,或削除部分栓皮,晒干。
【性状】
  干燥的茎呈类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沟纹,并有少数小形皮孔。上部多分枝,枝直径约3~5毫米,显灰棕至暗棕色,表面有明显的纵棱数条;针刺较多,单个或2~3分叉。主根呈圆柱形,直径达4~5厘米或以上;根头部留有茎基及芽;侧根及支根呈扭曲状;外表土黄色至灰棕色,栓皮易片状脱落而露出棕黄色的皮部。茎枝及根的质地坚硬,断面强纤维性,呈鲜黄色,茎及枝中央具髓部;根无髓,木质部占绝大部分。断面置萤光灯下可见强烈的黄色萤光。味极苦。
【化学成份】
  庐山小檗茎含小檗碱(berberine)2.84%,小檗胺(bebamine)1.98%,还含药根碱*(jatrorrhizine),异粉防已碱(isotetrandrine)根皮含小檗碱4.72%。同属植物长柱小檗根含小檗碱4.99%还含小檗胺等。
【性味】
  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
  肝;胃;大肠经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治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

相关信息
  • 庐山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庐山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独龙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昆明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拉萨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叙永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朝鲜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柔毛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阿里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伊宁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黄皮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阴湿小檗的介绍 2008-11-14
  • 柔毛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伊宁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贵州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假美丽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陇西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福建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丽江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
  • 威信小檗的资料介绍 20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