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夜合的幼苗栽培技术

2010/8/23 21:37:43

量44

黄心夜合的幼苗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 树皮灰色,皮孔横裂。小枝绿色,皮孔明显。鳞芽圆柱形,密被黄褐色细柔毛。叶薄革质,全缘,条状长矩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灰绿色。花黄色,有芳香。聚合果扭曲,蓇葖倒卵形,黄褐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阴湿环境。较耐寒。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而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能自播繁殖。生于海拔1000-2000m处的林中。

现将其幼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定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待幼苗长成"2叶1心"即子叶已长成,幼叶未发时,将芽苗移植到已做好的畦土上定植,株行距以20厘米×25厘米为宜。这种密度可保证苗木产量高、质量好。

二、施肥。在幼苗生长期间,每月施尿素或复合肥1-2次。初期施用量少,用100-150克尿素对水50公斤浇施或直接用每亩2-4公斤的复合肥(氮15%、磷15%、钾15%)撒施。随着苗木生长逐渐加大施肥量。至8月底停止使用氮肥,可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苗木的抗性。如管理得当,1年生苗高可达70厘米,地径0.7厘米,最高苗可达1.2米以上。

三、浇水遮阳。浇水是苗期管理的重要措施,苗木生长期间,气温较高,要特别注意干旱的危害。在幼苗时期,最好1天浇水2次(即早晨太阳出来之前1次,傍晚太阳落后1次)。在7月初"梅雨"季节后,由于日照强烈,气温较高,为防止苗木日灼,要搭小弓棚,并用遮阳网遮阳,保持50-60%的透光度,在9月底最迟10月初即可拆除遮阳棚。

四、病虫害防治。黄心夜合苗期病虫害较少,主要防治小地老虎。在苗木进入木质化期间,苗木的根部易受立枯病的危害,特别是6-8月中旬,气温较高,地温也高,若土壤湿度太大,更容易发生。地老虎的防治时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可用敌杀死1500-20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每隔7-10天喷施1次。立枯病可用波尔多液0.5-1%或福尔马林0.3%溶液喷雾防治,一般每隔10-15天喷1次;也可用50%可湿性托布津0.12-0.25%溶液,或50%退菌特0.2%溶液,或25%多菌灵0.1-0.125%溶液防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实行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