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的习性特征及繁殖栽培

2010/8/24 7:28:14

量30

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一般作一、二年生栽培。北方秋播, 来春开花;南方春播,夏秋开花。株高30-40厘米,直立簇生。茎直立,有节,多分枝,叶对生,条形或线状披针形。花萼筒圆形,花单朵或数朵簇生于茎顶,形成聚伞花序,花径2-3cm,花色有紫红、大红、粉红、紫红、纯白、红色、杂色,单瓣5枚或重瓣,先端锯齿状,微具香气。花瓣阳面中下部组成黑色美丽环纹,盛开时瓣面如碟闪着绒光,绚丽多彩。花期4月-10月,集中于4月-5月。蒴果矩圆形或长圆形,种子扁圆形,黑褐色。

石竹的习性特征

其性耐寒、耐干旱,不耐酷暑,夏季多生长不良或枯萎,栽培时应注意遮荫降温。喜阳光充足、 干燥,通风及凉爽湿润气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及含石灰质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忌水涝,好肥。 石竹花日开夜合,若上午日照,中午遮荫,晚上露夜,则可延长观赏期,并使之不断抽枝开花。

石竹的繁殖栽培

常用播种、扦插和分株繁殖。

一播种繁殖:九月初播种于露地苗床。提前一个月整地做畦,做高畦以防涝。播种前灌透水。混沙播种,用细沙土覆盖以不露种为宜。播后在适温二十一到二十二摄氏度左右情况下,五天即可发芽,约十天出苗整齐,秋末移植于阳畦越冬。也可九到十月露地直播,翌春移栽。从播种到成苗约十一周。

二扦插繁殖:在十月至翌年三月进行。利用茎基萌生的枝条扦插,剪成五到六厘米长小段,插于沙床或露地苗床。插后稍遮荫并保持空气湿度,待生根后再移植。多用于繁殖某一特殊变种。

三栽培管理:中国石竹生长健壮,管理简便。栽培时,幼苗经间苗,移植一次后,南方多于十一月初定植,冬前发棵;北方常于十一月置于阳畦越冬,第二年四月定植或上盆,使其“五一”开花。定植时株行距二十厘米乘四十厘米。定植后每隔三周追肥一次,并进行两到三次摘心,促使多分枝。越冬前追肥一次,生长健壮。及时剪去残花,两周追肥一次,九月以后可再次开花。因蒴果成熟期不一致,应注意分批采收。因为石竹种间或品种间易杂交,采种用母株应隔离栽培,并不在同一个风向位置。苗期生长缓慢,可提前播种,使严冬来临时已萌蘖,分枝,为翌年培育成大株丛奠定基础。

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1至22℃。播种繁殖一般在9月进行。播种于露地苗床,播后保持盆土湿润,播后5天即可出芽,10天左右即出苗,苗期生长适温10-20℃。当苗长出4-5片叶时可移植,翌春开花。也可于9月露地直播或11-12月冷室盆播,翌年4月定植于露地。扦插繁殖在10月至翌年2月下旬到3月进行,枝叶茂盛期剪取嫩枝5-6厘米长作插条,插后15-20天主根。分株繁殖多在花后利用老株分株,可在秋季或早春进行。 例如可于4月分株,夏季注意排水,9月份以后加强肥水管理,于10月初再次开花。

栽培

石竹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明《花史》载“石竹花须每年起根分种则茂。”扼要地总绍了石竹宜经常分栽的特征,清《花镜》也提到“枝叶如苕,纤细而青翠。”

石竹是宿根性不强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多作一、二年生植物栽培。盆栽石竹要求施足基肥,每盆种2-3株。苗长至15厘米高摘除顶芽,促其分枝,以后注意适当摘除腋芽,不然分枝多,会使养分分散而开花小,适当摘除腋芽使养分集中,可促使花大而色艳。生长期间宜放置在向阳、通风良好处养护,保持盆土湿润,约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雨水过多, 注意排水、松土。石竹易杂交, 留种者需隔离栽植。开花前应及时去掉一些叶腋花蕾,主要是保证顶花蕾开花。冬季宜少浇水,如温度保持在5-8度条件下,则冬、春不断开花。

栽培要点

1.栽植 8月施足底肥,深耕细耙,平整打畦。当播种苗长1-2片真叶时间苗,长出3-4片真叶时移栽。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移栽后浇水。

2.光照与温度 生长适宜温度15 - 20℃。冬季应放温室,温度保持在12℃以上。生长期要求光照充足,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夏季以散射光为宜,避免烈日暴晒。温度高时要遮荫、降温。

3.浇水与施肥 浇水应掌握不干不浇。当株高10厘米时再移栽1次。秋季播种的石竹,11-12月浇防冻水,第2年春天浇返青水。整个生长期要追肥2~3捉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要想多开花,可摘心,令其多分枝,必须及时摘除腋芽,减少养分消耗.石竹花修剪后可再次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