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为鸢尾科属植物后菖蒲(Gladiotus huhridus b t),球茎入药,主治跌打肿痛及痈,茎叶可提取维生素C。唐菖蒲可作为切花、花坛或盆栽。原种来自南非好望角,经多次种间杂交而成。栽培品种广布世界各地。又因其对氟化氢非常敏感,还可用作监测污染的指示植物。
唐菖蒲为喜光性长日照植物,忌寒冻,夏季喜凉爽气候,不耐过度炎热,球茎在4~5℃条件下即萌动;20~25℃生长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质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涝处栽种。在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生长均较广州、上海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过冬,北方则需挖出球茎放于室内越冬。
一、唐菖蒲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唐草蒲的繁殖以分球繁殖为主,新球第二年开花,为加速繁殖,亦可将球茎分切,每块必须具芽及发根部位,切口涂以草木灰,略干燥后栽种,培育新品种时,多用播种繁殖,秋季采下种子即播,发芽率高;冬季实生苗转入温室培养,次春分栽于露地,加强管理,秋季可有部分苗开花。
田间管理
栽培唐菖蒲应选择向阳,排水性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质壤土;在黏土中虽能生长开花,但更新球发育差,大球下形成的小球也少,栽种前土壤应用足够的基肥,基肥种类以富含磷、钾肥为好。栽植深度依土壤性质与球茎大小而异,一般5~10厘米,株行距15~25厘米,生长期间施3次追肥。第一次在两片叶展开后,以促芽茎叶生长;第二次在4片叶茎伸长孕蕾时,以促花枝粗壮,花朵大;第三次在开花后,促更新球发育。生长期日照有利于花芽分化、发育,夏季如遇干旱,应充分灌溉,同时雨季注意排灌。
二、唐菖蒲的病虫害防治
唐菖蒲球茎病害较为严重,因此球茎消毒是一项重要措施,方法是去除球茎皮膜,浸入清水中15分钟,再浸入80倍福尔马林液30分钟或0.2%代森铵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后栽植,夏季高温多湿,易患立枯病,除喷洒1000倍托布津液或结合灌水,每平方米施用代森镇10克防治外,还应注意避免垂花;若发现有线虫危害时,应将种球掘起烧毁,除作土壤消毒外,亦必须进行轮作。
锈病:一种真菌病害。病叶出现细小金黄色、褐色斑点,表皮破裂,散发出锈褐色粉术。严重时,植株生长受阻,开花小良或不开花,也不能产生新种球和种子,甚至植株枯死。可用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喷洒。病害严重时病叶清除烧毁。
立枯病:一种真菌引起的土壤病害,因侵入植株的部位不同而分为首腐、根腐、猝倒、立枯等症状。夏季高温潮湿易发生。以猝倒、立枯两种病型为严重。病菌多从表层土侵染根际,受害部位皮层下陷短缩,呈红褐色,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发病时可喷洒1000倍的托布津液,或用50%的代森铵液300倍液,每平方米浇灌2~4公斤。预防方法:注意轮作或土壤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4—6公斤灌土后覆盖,7天后播种。也可用0.5%高锰酸钾或0.2%代森铵泡种或球茎10分钟后播种、栽植。
硬化病:一种土传的真菌病害。病菌可侵染叶片和球茎,先呈浓褐色圆斑,后变黑色,病斑内部厌色且下陷,得病植株停止生长且不开花。尤以连作地发病率高。可在发病地用0.5度的波尔多液喷洒植株和土壤作消毒处理,将严重病株挖除烧毁。
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发病时叶片变黄而后变为茶色,严晕时地上部枯死。检查发病茎部,可见白色霉状物与黑色菌核。可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洒,或种植前条施7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1.5~3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文章版板:栽培技术养护管理 苗木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