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组织培养的方法

2010/8/24 7:29:15

量31

玫瑰有性生殖能力差,大多观赏价值高的品种不形成种子,种子繁殖不现实。而玫瑰实生苗观赏价值较差,因此生产上必须通过野蔷薇扦插再嫁接进行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玫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并且能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不变。玫瑰组培增殖系数为4~5,半年至一年内能获得上百万种苗。

一、玫瑰组织培养的方法

1.获得无病毒植株

玫瑰在生长过程中,能感染一种或数种病毒或类病毒。长期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分株,不仅不能脱毒,反而使病毒积累,严重影响玫瑰的品质,导致玫瑰观赏价值下降,比如花径变小、色泽变淡、产花减少、斑点较多、花形不规则、易感染病虫等。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利用玫瑰茎尖脱毒后,使玫瑰的种性得到复壮,生长势增强,花径增大,色泽鲜艳,抗病能力提高,产花量上升。

2.培育新品种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芽变,芽变的结果导致花色变异、花的大小变异、花期变异、叶色变异、染色体数量变异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一旦发生芽变,准确切取变异芽,并将其繁殖成完整植株,可产生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新品种。

3.种质资源的保存

玫瑰种质资源丰富,按传统方法保存种质资源占地面积大,且资源易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破坏而丢失。用组培方法,用极小的空间就可长期有效地保存玫瑰的种质资源。

二、玫瑰组织培养的方法

1.外植体选取

从生长在田间或盆栽的优良品种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幼茎。取材最好在晴天正午,并且取用植株上部的幼茎。阴雨天或靠近地面的幼茎,表面污染较为严重,难于消毒。玫瑰除用茎尖和幼茎做外植体外,也可以用叶片、叶柄、根、茎、原生质体、胚、花药、子房、花萼和花托做外植体。

2.消毒灭菌及无菌苗的建立

取玫瑰外植体,用5%~10%的次氯酸钠浸泡10~30min或用01%~02%的HgCl浸泡5~15min。用无菌水清洗7~10次后接种。也可先用75%的酒精浸泡20~30s再采用上述方法消毒。消毒灭菌完毕后,将幼茎切割成05~10cm长的至少带有一个节的切段,接种于培养基中。

玫瑰的增殖培养,一靠无菌苗切段繁殖,二靠诱导不定芽,形成从生苗;三靠愈伤组织形成体细胞胚或原球胚。将已长大的月季嫩茎切成带1~2个节的茎段,投入新鲜的增殖培养基上,5~6周进行一次继代增殖,增殖系数平均达4~6。在外植到培养10~15d内第一叶的叶原基伸长,第二叶片叶原基可见;15~20d侧芽伸长;25~30d长度达6~10mm,继代增殖会按几何级数增长起来。增殖培养基可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如MS+BA03~05+NAA0004~03mg/L。

3.壮苗与生根

壮苗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03~05+NAA001~01或MS+BA03~05+IBA03。 也可以壮苗为主,增殖为辅,使增殖与壮苗合二为一。玫瑰组培苗增殖与壮苗需光照10~12h,光照强度2000lx,温度24~26℃。

一般情况下,玫瑰茎段组织培养8~10d内则可生根。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有利于玫瑰生根。

4.炼苗与大田移栽

炼苗和大田移植是玫瑰微繁殖获得成功的最后阶段。组培幼苗由人为培养环境转移到天然生长环境中,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湿度大幅度降低,温度不恒定,光照强烈,微生物多,故需炼苗过渡。一般玫瑰微繁殖炼苗需经过室内三天的取盖炼苗,然后将苗从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定植在珍珠岩、泥炭、蛭石或沙土中,用3~5%的多菌灵喷洗。炼苗时要注意基质中的水分含量,水分太少,不能满足苗生长发育;水分太多,导致烂苗。炼苗中、后期要注意通气,给予足够的光照,其幼苗成活率可达80%以上。

三、玫瑰组织培养中应注的问题———褐化现象

褐化现象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切口产生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毒害植物自身,导致培养材料褐变死亡的现象。玫瑰在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严重,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适宜的外植体 比如实生苗茎尖、枝条顶芽、幼胚等,在取外植体之前对母树进行遮光处理20~40d。

2.适宜的无基盐分 适宜的无基盐分,降低蔗糖浓度,降低激素水平,加吸附剂05%~25%的活性炭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

3.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和其他抑制剂 如有机酸、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硫脲,二氨基二硫化甲酸钠,亚硫氢酸钠,氰化钾,二硫苏糖醇多氨等,可有效的抑制褐变。

4.反复转移,降低温度,进行暗培养,增大培养基硬度,是控制褐常用且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