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花卉的潜叶蝇及防治
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科昆虫,目前已成为危害花卉及蔬菜的主要害虫。近年来苗圃大棚生产花卉中的孔雀草、瓜叶菊、金盏菊、翠菊等菊科花卉及鸡冠花、一串红,不同程度受到危害,严重时造成花卉成批死亡。经对潜叶蝇长期观察,我们对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一、发生规律
周年发生,在温室及大棚内无明显的越冬现象,四季都有发生,以3—4月最为严重,5月后趋减,至8、9月秋季时危害又加重,冬季后又趋减。
二、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0—15代,以3—5月份为害最重。雌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并在伤孔表皮下产卵一枚,成虫产卵选择以新生叶为主。产卵期2—4天,卵经过2—5天孵化,孵化出的幼虫即可在叶表或叶柄中危害,主要特征为蛀食叶肉并形成弯曲的虫道,幼虫期4—8天,末龄幼虫在潜食的隧道末端化蛹,并在化蛹处破表皮羽化。
三、防治措施
(1)隔离虫源 使用尼龙网罩在大棚通风口进行密封隔离,阻止成虫飞入棚内。
(2)清洁田园 做好杂草的防除,并把被潜叶蝇危害的花卉残体集中深埋,减少潜叶蝇成虫的栖息场所。
(3)黄粘纸卡诱杀 在棚内虫口密度较低时能大量诱杀成虫,同时对蚜虫等害虫也有较好效果。
(4)药剂防治 由于潜叶蝇是幼虫潜入叶内危害,所以用药必须抓住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的关键时刻进行灭杀。可采用,40%暗斗乳油2500倍液、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康复多1-2支、9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