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竹芋叶斑病与叶片萎缩的防治

2010/8/25 20:48:28

孔雀竹芋叶斑病与叶片萎缩的防治

叶斑病

叶斑病病斑黄褐色,发病初期在叶片边缘附近或叶片中央形成黄色小粒点,并且逐渐扩大,颜色加深,转为黄褐色,病斑外围有比较明显的晕圈,随着病斑的扩展,叶片逐渐干枯、萎缩,以致脱落而死。病原为半知菌德氏霉发生孢子。发病原因是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植株摆放过密,栽培环境中杂草、烂叶多,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徒长。组织幼嫩者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是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促使植株生长充实,增强本身的抵抗力。及时清除病残叶以及杂草,减少侵染源。植株摆放不易过密,适当通风透光,降低环境的湿度,可减少发病。发病时喷药保护。药剂有:50%的多菌灵600倍液至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至800倍液;5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至6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一次。各种药要交替作用,可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叶片萎缩

家养孔雀竹芋会出现叶片萎缩卷曲,而不再伸展自如的情况。这是由于莳养孔雀竹芋的环境温度、湿度不适造成的。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孔雀竹芋的生长,如一段时间室内温度低于18℃,湿度低于60%时,则会出现上述情况,如仍不采取措施,日久会烂叶、烂根,甚至枯萎死亡。

除加强日常水肥管理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喷雾除阴雨天气外,每天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雾3次;

2.套袋如叶片萎缩特别严重,可用塑料袋将植株全部套住,在盆口略上5毫米处戳一些小孔,既能保持一定湿度,又可适当通气,以利恢复。

孔雀竹芋叶片卷缩并伴有有部分枯死、下部叶片枯黄的原因是浇水太少、湿度过低。盆栽竹芋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不能等到盆土发干后再浇水。孔雀竹芋原生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要求有一个非常湿润的特殊环境,除必须保持盆土湿润,不出现积水烂根现象外,还应维持周围环境有较高的空气湿度。为此,夏季应将其搁放于半阴的场所,每天向叶面喷水2次至3次,并向四周地面洒水,借以增湿降温,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

另外,切忌盆土积水,也不能施生肥、浓肥、大肥,否则造成营养须根腐烂,同样会导致其叶片卷曲和发黄。